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晋中平遥是商贾云集之地,在一百多年前的平遥古城内,有手艺人掌握着一项绝活,普通的纸经过匠人之手,能变换出鲜活生动的戏曲小人,并将其放置在舞台造型的木阁内,挂上碧纱罩,变成了一场场微缩的戏曲演出。
平遥纱阁戏人”集雕塑艺术、纸扎艺术、彩绘艺术、戏剧艺术、人物造型艺术等为一体,是平遥这方文化沃土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唐代平遥彩绘技师跟随文成公主进藏的史实,五代时期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彩绘艺术的造诣、明清时期平遥双林寺韦驮、自在观音、十八罗汉彩塑的技艺,是平遥纱阁戏人取之不尽的历史血脉和渊源。
一阁一戏,一戏一场,纱阁戏人的文化渊源,既是宋代以后民间纸扎名器传承的一种表现,融合了元代杂剧和明清时期的祈子风俗,也受到平遥晋商大都会的商贸习俗的影响。其所表现的内容,多取材于当地老百姓熟知和喜爱的晋剧、京剧、昆曲舞台上的传统剧目。36阁纱阁戏人取材广泛,有神话故事、民间生活、侠义传情、男女爱情等;形式有文戏、武戏、短打戏,阁阁不同;角色有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
纱阁戏人作为山西平遥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填补了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一项空白,已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戏剧和民间美术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是平遥古城所独有的一份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然而,当我们查找资料的时候,才发现目前会这项技艺的仅仅只有十余人。而且因为没有市场,现在大家都已经不制作了。
一筹莫展之时,接到平遥非遗中心的一个好消息,一名大学的学生正在做关于纱阁戏人的毕业设计,有一位非遗老师老师正在和她一起完成。于是我找到了正在制作的他们。
邵悦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纱阁戏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
邵帅,纱阁戏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
纱阁戏人采用洒金宣纸,其韧性、弹性以及表面张力都很强,扎成的服饰挺括平展,衣褶清晰自然,着色后显得尤其绚丽多姿,就像真纱一样,纱阁戏人的名称由此而来。纱阁戏人的制作流程分为五个程序,除构思设计剧情之外,五道技艺流程人性骨架、泥塑头肢、戏人裹纸、装饰戏人、制作隔断和道具缺一不可。
纱阁戏人的结构可分为木阁、隔断、戏人和道具四部分。木阁前额装饰雀替,以装成戏台模样。木阁顶部与底部木板前方刻有凹槽,设有锁钥,展出完毕可以插板锁闭。后壁中间上方挂着题写剧名的横额,七条屏间绘有山石花鸟,书有劝世联文。左右题壁都有题记,或为格言或为诗歌,末尾署以店铺名或年月。
王倩倩,太原师范艺术设计专业工艺美术方向24届毕业生
当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做装饰戏人的纸饰。装饰戏人包括画脸谱、贴头饰、戴服饰,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主要是上色和贴花。脸谱可以直接画在脸上,贴花是先在宣纸上画出图案剪好贴在需要的地方。装饰后的戏人光彩照人特别好看。
邵悦文老师现场教授怎么画人物背旗
纱阁戏人是山西中路梆子流行剧目的精美再现,是绽放色彩的民间工艺之花。阁内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装饰异彩纷呈,舞台和道具都很逼真,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强烈的艺术魅力折射出作者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和对戏曲的深挚热爱。纱阁戏人填补了我国古代造型艺术上的一项空白,丰富了民间工艺美术的资料,然而,这项技艺因为目前没有市场,正在慢慢消失。
王倩倩展示她的“杨门女将”设计效果图
还好此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王倩倩的毕业设计为《基于晋剧元素的纱阁戏人设计》,曲目选自“杨门女将”。她创新性的将纱阁戏人的纱阁换成了开放性的舞台,将原来的一面观看变成了现在的三面观看,在扩充观赏角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上下场(左上右下)的位置。虽然现在还不能让戏人进行表演,但我们相信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会将这项技术表现出来并发扬光大。在期待王倩倩成品的同时,我们更期待将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1、凡本网注明“城市金融报社・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