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质量指标体系、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单位质量安全首要责任……在雄安新区建筑工程领域,一个个质量热词频频被提及。
一样的主题,不同的主角。雄安新区建筑工程领域各项目施工单位、各工种始终把创造“雄安质量”摆在首位,持续打造优质精品工程,为保障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奠定良好基础。
270项条文填补国家标准空白
9月14日,雄安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航站楼主体钢结构“生命之树”正在紧张施工。因施工涉及大量厚板、双曲圆管柱,施工难度大、精度控制要求高,项目专门为“生命之树”量身定制了施工手册,强化细节管理,对原材料进场、加工制作、运输、现场安装等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要求。
一本单体钢结构施工手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建筑工程“雄安质量”的细节。
“我们努力构建‘雄安质量’工程标准体系,明确通用标准、项目标准、专用技术标准3个层级,涵盖城乡规划、建筑工程等领域。”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还明确了安全韧性、绿色低碳、高效便捷、生态智慧、创新引领的“雄安质量”建设目标。
建筑工程质量事关城市发展未来和传承。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雄安新区制定印发了《“雄安质量”工程标准体系》,发布涵盖8个关键领域的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共确定定量、定性指标条文1713项,其中高于国家标准的条文274项,填补国家标准空白的条文270项;印发《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管理办法》《雄安新区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补助资金标准细则》,组建新区工程建设标准化专家库,制定发布工程建设领域地方标准55项,在编44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25项,填补国内地方标准空白9项。
质量,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提升质量水平,离不开工程审批制度的建立和优化。
在雄安,“昨天拿证,今天开工”已经成为工程审批速度“标配”。
审批如何提速?“改革”是关键词。流程最多、环节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领域,一直是各地行政审批的难点和堵点。围绕“高效办成开工一件事”,雄安新区对施工许可审批进行全面改革,创新性推出“拿地即开工”、施工许可分段审批。
目前,雄安新区已印发《雄安新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管理暂行办法》,简化施工许可手续办理程序和要件;制定《雄安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办理工作指南》,实现质量安全监督手续“0材料即时办”;制定印发《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工程竣工验收效率;全面公开人防配建规则、防护等级,首创4类11种较高等级人防工程的换算系数,创设了全国领先的人防工程配建制度;建立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并联办理、协同接入、联合验收”工作模式,实现用地单位获得水电气热网“零”审批、用地红线外“零”投资。
“看得见的在工厂,看不见的在云上”
施工现场,从工厂运送来的装配式预制构件整齐摆放,施工人员现场拼装、吊装。这样的“装配式建造”场景在雄安新区不少施工现场都能见到。
多点同时安装、多段面同时施工的特点,让装配式建造受到施工方的青睐。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评价是,能缩短工期、提升成品品质,还能减少安全风险、节约用人成本。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造方式,将看得见的建造过程放在工厂,大宗建筑材料通过规模化、集成化、工业化进行智造,现场则以装配化为主组织施工;将看不见的建造组织过程放在“云端”,通过数字技术支撑和数字化管理,推动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以及运维的全过程监管。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建筑行业的一次革新。这项技术将原本只有专业人士能看懂的二维图纸,转化为一般人都能认识的三维影像,助力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雄安新区大河片区施工现场,应用BIM模拟施工动画演示,在大屏幕上播放路基如何填筑、管廊侧墙如何浇筑等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已经是常态。这样的BIM可视化交底,有助于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大大降低了施工错误风险,更重要的是对最终交付的成品带来质的提升。
由中绿雄安公司开发的中绿里项目,是雄安新区首个“片区综合开发与精准承接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大型疏解配套项目。在园区智慧设施建设方面,该项目采用多功能智能灯杆、风电一体灯,可根据人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故障自检及多种公共服务功能,实现社区照明信息化智慧管理。
如今,云端的“智慧大脑”不断发力,为“雄安质量”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为鼓励工程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雄安新区制定发布《雄安新区建设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年)》,修订完成《雄安新区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引进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初步建立“创新平台搭载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模式。
“毫米级”标准的背后
抄平、放线、盘角、挂线、砌砖……近日,一场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雄安新区举行。来自各项目工地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砌筑工、钢筋工、防水工、管工等工种和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真刀真枪”拼手艺,展示建筑工程行业的“雄安质量”。
9月14日,刚上台领了奖的卫平,再次来到参赛作品展示区域,对照“砌筑工技能操作考核示意图”查看自己的作品。卫平是中国五冶雄安国贸中心项目的砌砖工。这次竞赛,他和工友组队参赛,砌出一道艺术墙,最终获得二等奖。
艺术墙有固定的图案,墙体长度和宽度、异型砖的数据、勾缝的位置及深浅等,每个数据按照技术文件要求都有严格规定,若相差一毫米,则将会被扣分。“尺寸、位置都要把控准确,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卫平拿着施工要求,不断与作品比对——砖砌体墙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毫米。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考实操、考技术、考理论的比赛。
一场技能竞赛“毫米级”标准的背后是什么?
“组织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砌筑工、钢筋工、防水工、管工等工种和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选拔优秀技术人才,激励广大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竞赛给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实力和技能的平台,促进了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场竞赛,展现的不仅仅是从业者扎实的建筑技能,更彰显着匠人精神。在“毫米级”标准背后的每一次砌砖、抹灰、绑扎钢筋中,都蕴含着他们对建筑质量的敬畏与坚守。
技能+匠心,让“雄安质量”优质工程项目不断涌现。雄安站、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分别成功创建“鲁班奖”;雄县第三高级中学、雄安站、起步区1号供水厂分别成功创建国家优质工程;10余项工程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建造水平评价;1人获得2021年度全国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281项工程获得省结构优质工程奖。(记者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