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流转中,总有一些相遇,像不期而遇的星光,在生命的夜空熠熠生辉。我与吉林日报侯总编的缘分,便是这样一段跨越二十余载、充满奇妙与温暖的故事,它深深镌刻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初次与侯总编相遇,是在多年前吉林日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那时的侯总编,正值风华正茂,浑身散发着意气风发的魅力。他站在讲台上,那标志性的眼镜背后,藏着如浩瀚海洋般的知识宝藏,镜片折射出的光芒,仿佛都带着文化的深邃与智慧的灵动。他的笑容和蔼可亲,让人倍感亲切,瞬间拉近了与学员们的距离。
侯总编的课堂,堪称一场知识的盛宴。他总能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将枯燥的新闻知识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当讲到“怎样发现新闻”时,他仿佛化身成一位敏锐的侦探,目光如炬,带着我们穿梭在平凡生活的大街小巷,教会我们如何捕捉那些隐藏在日常琐事中的新闻线索,如何从看似平淡的现象中嗅出不同寻常的气息。而在讲解“怎样写好新闻”时,他又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精心雕琢每一个文字,将新闻写作的技巧与精髓,像珍贵的珠宝一样,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些精彩绝伦的案例,有的感人肺腑,有的扣人心弦,每一个都仿佛是一扇通往鲜活新闻现场的大门,让我们这些学员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新闻知识的养分。
本以为,随着侯总编的退休,这段因新闻培训而结下的缘分将画上句点。然而,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惊喜。我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邀请侯总编来到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校报通讯员们授课。没想到,他二话不说,欣然应允。当他站在白城医高专的讲台上,面对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刚刚踏入校园的大学生时,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那光芒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明亮。
这一次,他围绕“如何写好校园新闻”“怎样发现校园新闻”展开讲解,着重强调要带着真情实感去讲述校园里的故事。他的讲解深入细致,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心中新闻世界的大门。课堂上,学生们的眼睛亮晶晶的,那是求知的渴望,更是被新闻魅力所吸引的光芒。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时而认真做笔记,时而积极提问,整个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侯总编对办好校报的谆谆教导,如同温柔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我的心田,那些话语至今仍在我的耳边回荡,时刻提醒着我新闻工作的责任与使命。
侯总编对校报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校报上的每一篇文章,他都会逐字逐句认真阅读,然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记得有一次,我满怀信心地拿着一篇自认为还不错的稿子去请教他。他先是给予了我几句夸赞,让我心里乐开了花,满心欢喜。可紧接着,他就开始“挑刺”了。从标题的吸引力,到内容的逻辑性,再到文字的准确性,他都一一指出问题。他的眼神专注而犀利,仿佛有着火眼金睛,任何细微的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不仅指出问题,还耐心地给我讲解修改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何让文章更加出彩。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校报的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每一期校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办报人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把校报办得更好。
这两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却给学校的师生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在我们心中,侯总编早已超越了德高望重的老记者、吉林省知名新闻人的身份,他更像是一位贴心的良师益友。他无私地帮助着我,为白城医高专的新闻宣传工作和学校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这份恩情,我从心底里深深感激,对他的敬佩之情也与日俱增。在立德树人的宣传道路上,他始终与我并肩前行,用他崇高的境界和丰富的经验,为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退休后的侯总编,依然活跃在新闻的“江湖”里,热情丝毫不减。每次我到长春,他总会热情地把吉林日报的那些良师益友们召集到一起。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开怀畅饮,欢声笑语不断。席间,自然少不了分享那些精彩的新闻故事。侯总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他将青春和热血化作一篇篇震撼人心的新闻报道,用文字传递力量,用真情感染读者。他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如同明亮的灯塔,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心系通讯员,愿意与基层通讯员交朋友,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无数人走上了新闻之路。我常常感慨,如果没有侯总编,我可能至今还在新闻的大门外徘徊,是他为我推开了这扇充满魅力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了新闻世界的绚丽多彩。
如今,我也已经退休两年了,但我依然在新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和侯总编成了微信好友,这份跨越时空的联系,让我们的缘分得以延续。每次我把文章发布在朋友圈,他都会像过去一样,仔细认真地阅读。更让我感动的是,他还会把一些优秀的文章转发到其他媒体发表。在他的鞭策和鼓励下,退休后的我依然保持着对新闻写作的热情,至今已有 600 多篇新闻稿件发表在国家和省市媒体上。不仅如此,我还开启了新的写作领域——散文创作。我想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间,抒发内心的情怀,感恩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如今,已经有 100 多篇散文发表在作家网和东北作家网站上。
每当我翻开那些泛黄的旧报纸,看到曾经发表的新闻作品,侯总编的身影就会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想起他讲课时神采飞扬的模样,想起他对我们悉心教导的耐心,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难忘时光。这份跨越二十余载的缘分,就像一坛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醇香浓厚。它让我明白,人生中能遇见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是何等的幸运。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永远珍惜这份珍贵的缘分,带着侯总编的教诲和期望,继续在新闻与文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我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更多精彩的故事,为新闻事业和文学创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份墨香之缘,永远在岁月中绽放光彩。(文/陈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