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乡野路 一生师者心

2025-08-30 22:47:25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西双版纳的七月,总带着潮湿的热意,像一层薄薄的绿纱,轻轻裹住勐海县景真村的每一寸土地。我和同学们背着行囊踏上傣家村落的小路,那时的我,对“教师”二字的理解还停留在课本里的赞美诗中,直到进行了为期八天的三下乡推普教学实践后,我终于改变了看法。八天的三下乡推普教学实践就像一串清脆的风铃,在晨露与晚霞中摇响了关于教育的真义。

初遇:教室前的小脚印

我们的教学点是景真村委会。蓝天白云下,一座具有傣族特色的建筑格外醒目。第一天,我们进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明亮的空间里,贴满了红色横幅和旗帜,横幅上醒目的话语传递着说好普通话的强大力量。三十多个傣家小朋友分别围坐在傣家小木圆桌前,眼神里藏着好奇与胆怯,而我们则用亲切的话语洗去他们的胆怯。

推普课堂 (罗阳璐 摄)

教学活动总在混乱中透着惊喜。教普通话时,为了纠正孩子们的发音,我们特意选取了“三山四水”这个绕口令来进行教学,把“三”和“山”的发音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每当我放慢语速示范时,孩子们就会全神贯注地看着我,看我的口型是如何变换,听我是如何发音的,然后认真模仿;读古诗《山村咏怀》时,小朋友们的朗朗读书声仿佛一股暖流环绕在傣家村寨周围。读着读着,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提出“为什么只有八九十枝花”,他说“他们村里有好多好多花。”他的问题就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让我突然意识到,教育从不是单向的灌输,当我试图用标准音规范他们的语调时,他们正用童真的眼睛,为我打开一个充满温度的世界。

回响:一声声清脆的“老师”

日子像村边的溪流般缓缓淌过,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第四天清晨,我们刚走到村委会门口,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个孩子从里面冲出来,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围上来。“老师!今天教折纸吗?”“老师,我带了榴莲糖!给你一颗。”“老师,你看我的画”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撞得我心里软软的。那个总躲在角落的小男孩,此刻正举着自己写的“村”字,笔画虽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有天课后整理教具,我无意间听见两个小姑娘聊天。扎歪辫的那个说:“这些老师和学校的老师不一样,她们会蹲下来听我们说话。”另一个接话:“我以后也要当老师,像她们这样笑。”在一旁的我突然红了眼眶,原来教育者的姿态,比知识本身更能被孩子记住。那些我们以为微不足道的细节:蹲下来对话、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陪她们嬉戏玩耍,竟在她们心里悄悄播下了种子。她们的对话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原来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只关乎知识,更关乎精神的接力。

课后合照 (李瑾柔 摄)

告别:八天与一生的约定

离别的那天清晨,孩子们来得格外早。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喧闹,只是默默地坐在小圆桌前,手里都攥着些什么。有孩子开口问道“老师,你们明年还会再来吗?”我不知如何回答,我们离开时,不知是谁先喊了声“老师再见”,紧接着就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声音。我回过头挥手,看着那一个个稚嫩天真的脸庞,我的眼泪已悄然滑落。

车窗外,西双版纳的绿色渐渐远去,但景真村的笑声、孩子们的“老师”声,都成了我心里永不褪色的风景。我知道,未来的教师之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学识、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热爱,但只要想起那些奔跑着迎接我的小身影,想起那句带着傣语尾音的“陶陶老师好”,我就有了向前走的勇气。

因为我终于懂得,当一朵云真的推动另一朵云时,天空会变得格外辽阔。而我,愿意做那朵永远向着孩子们的云。

(供稿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 23级汉语言文学 刘思琪)

[编辑:张恩民]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