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宣城泾县坚持把党员教育作为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抓手,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断在顶层设计、教学内容、培训方式、为民服务上做文章,努力探寻党员教育“最优解”,激活党员教育工作“一池春水”。
做好“顶层设计”加法,让党员教育“有的放矢”
建立“县委统筹+组织部门牵头+基层党组织具体推进”的三级联动工作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召开常委会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等相关文件规定,统筹做好部署安排、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高位推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员教育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管在平常。同时制定出台《泾县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规范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多部规范性文件,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课开讲啦”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通过集中学、个人学、实践学等不同学习方式,强化理论学习教育、党性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推动党员能力素质大提升。
做好“教学内容”减法,让党员教育“粗中有细”
针对机关、农村、社区、学校、非公等不同领域党员学习需求的不同,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机关党员,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等模块,重点安排设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四军革命历史文化等特色课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根基、锤炼党性修养。针对农村党员,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壮大村集体经济、乡风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精心设置党建业务理论、农村实用技术、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直播等课程,帮助农村党员熟悉了解党建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实用技能、提升致富带富能力。针对社区党员,围绕城市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内容,有效利用“1cm红色驿站”“泾小哥之家”等阵地,积极开设廉洁家教家风、交通安全管理、政策宣传引导等民生课程,让党员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为民理念。
2024年以来,泾县共组织开展机关党务工作者轮训班、农村党员教育示范培训班等各类主体班次8期,培训党员干部800余人次。
做好“培训方式”乘法,让党员教育“身入心至”
充分发挥“一堂现场课就是一次心灵对话”的乘数效应,巧用情景式、访谈式、互动式等现场教学方法,将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榜样的故事内嵌到党员教育全过程、各环节,让党员教育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立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高高的云岭》大型红色题材皖南花鼓戏情景剧,开发设计《烽火中的青春之歌》《皖南的怀念》《用一生坚守的初心》《用生命谱写的誓言》等现场教学微党课,并邀请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之子袁振威教授来泾为党员干部上一场题为《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我的父亲袁国平》的访谈教学,让党员干部在面对面的聆听交流中感悟历史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使党员教育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深入挖掘身边榜样故事,聚焦乡村振兴、非遗传承、民俗技艺等领域,拍摄制作《党建引领 “泵”出产业金山》《初心 匠心》《精雕细琢制伞人:郑国民》等党员教育电视片,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展现非遗文化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培训等,推动党员教育视频资源进组织生活、进党校轮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争做标杆、争当先进。
做好“为民服务”除法,让党员教育“行之有效”
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作为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主动下沉一线,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实现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以行增效。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开门一件事”等实践,党员干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大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立足岗位作奉献”等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党群服务中心、1cm红色驿站、工会驿站等载体,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市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政策咨询解答、法律法规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救灾、就业创业指导等志愿服务,切实把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实践力量。
2023年以来,党员干部化身“红色志愿者”深入街道路口、小区楼栋、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累计开展交通文明劝导、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企业需求调研、走访困难群众等服务2000余次,覆盖党员群众1.3万余人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徐珂)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