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我们来了!”
伴随着富有激情的口号,6月18日,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教育集团行政团队正式入驻校区,标志着新校区进入新的工作阶段,开启了“‘一体化’管理,两校区运行”发展模式,推动新校区快速建设发展。
行政管理团队入驻 新校区进入“备战开学”状态
初夏时分,阳光明媚,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生机勃勃。步入校园,以“爱”为主题的红色雕塑赫然入目。移步前行,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宿舍楼、行政楼等智慧功能楼体高低错落、均衡分布在校园空间,校园绿植以银杏为主题,各色秀木组成的自然景观与硬朗的建筑线条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校园风景画卷,给人沉浸式观赏体验,置身其中移步换景,景景生情。
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位于运河新城核心区金水湾路与段公路交口,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8.4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77亩,总建筑面积约24.7万平方米,建造规模120个班级,可同时容纳6450名学生。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宿舍楼、主楼、艺术楼等15栋单体及配套附属设施等,是文化浓郁、生态优美、功能完备的教育“新高地”。
“看见崭新、优美的校园,对发展充满信心!行政管理团队进驻新校区,将带来新气象、新作为、新成效,大力推进新校区各项工作建设!”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行政管理团队成员、 匡河校区教研室主任程凤说。
当天,进驻运河新城校区的行政管理团队共10人,涉及总务处、教学、教研、德育、图书馆、年级部、科教中心、保卫科等岗位,他们将为新校区的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精进的办学模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全国百名读书种子教师、合肥市优秀班主任、合肥市教学能手、合肥市德育先进个人、合肥市金牌职工、合肥市骨干教师、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合肥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行政管理团队成员均为学校业务骨干,年富力强,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他们有的获得过全国高中历史优质课一等奖,有的获得过安徽省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一等奖等奖项。
“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优秀的业务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今天入驻后,我们将对新校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确保所有教学设备、功能区域等正常运转,保证首届新生顺利开学。”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行政管理团队成员、匡河校区2024届高三年级部主任董田生介绍。
运河校区与匡河校区 共享“一个校长、一体化管理”
合肥市第八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校风淳朴、治学严谨,师资雄厚、管理科学、教学质量优异的省示范高中,今年刚刚获评首批国家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学校拥有市级学科带头人38人,市级骨干教师112人,合肥市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16个。近三年来,合肥八中教师在国家级教学评比中获奖59人次,省级教学评比中获奖263人次,市级教学评比中获奖2392人次。
据程凤介绍,合肥八中匡河校区和运河新城校区将实行“一个校长、一体化管理”。两个校区实现班型设置一体化(两校区均有长鑫科创班、竞赛团队等)、师资培养一体化、活动育人一体化、干部管理一体化、后勤保障一体化、课程设置一体化(拔尖人才培养、竞赛培养、科学教育培养课程统一协调)等。
从赤澜桥畔、匡河水长,再到运河泱泱,合肥八中“水文化”一脉相承。“运河校区将赓续合肥八中优质办学基因,在学校一体化管理的框架下,坚持正确育人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建设竞赛强基培优以及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助力银杏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肥八中运河新城行政管理团队成员、匡河校区高一年级教学副主任张立东表示。
为运河新城校区导入优质教育资源
据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首届将招收1000名新生(含90名国际部新生)。
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将引入学科带头人核心团队、面向全省引进名师团队、北师大华师大为主的公费师范生优质团队、名校竞赛教练团队等优质师资。
合肥八中运河新城行政管理团队成员、匡河校区教研室副主任李朋飞介绍说,运河新城校区与匡河校区将实现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运河校区会进一步发扬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周边众多科研院所的优势,通过引入执行力强的团队、教学能手、打造高品质设施等方式实现新区教学进一步升级。
将打造科创教育示范校
作为全国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合肥八中建立了科技创新、机器人、信息学竞赛、人工智能、STEAM教育等高品质社团,充分发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屡获省市、国家及国际大奖;健美操、民乐、足球、乒乓球等艺体社团,代表了安徽省最高水平,独树一帜;AFS等项目于国际平台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充分为学生提供特色发展平台。
“弘扬学校科学教育特色,运河新城校区教学设施更加完备,将在科创、STEAM教育、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等方面发挥优势,实现大中小学贯通,两校区科学教育资源共享,为社会培养更多科技人才,进而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典范。”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行政管理团队成员,世界FIRST机器人锦标赛金奖竞赛教练员,合肥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胡波老师表示。(朱琛琛 刘晓朦 葛庆钊 刘亚萍)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