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2025-04-01 10:45:41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全面具体部署。全面落实、落地、落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方法论指引。“六个必须坚持”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一以贯之,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方法论的高度系统概括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和熟练运用其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将教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化为教育一线的生动实践。

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宗旨本质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纲要》首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文件中明确了教育的人民属性,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特质属性。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教育强国,就是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试金石和根本标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和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强国建设中,还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办教、兴教、强教的智慧与力量。同时,教育不仅是民生,还是国计。把握教育强国建设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健全党领导教育和学校的体制机制,完善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必须落实国计为重与民生为本的有机统一,促进民生和国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中国道路

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的教育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主解答。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这启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任重道远。《纲要》强调首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持续构建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教育自信。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抢占数字发展赛道,积极建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引领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指导教育强国建设。以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以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工程、成就伟大事业。

坚持守正创新,遵循科学发展

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持续激发变革现实的实践力量,形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纲要》突出了传承与创新、有序与活力的辩证统一,强调教育强国建设既要“守正”,坚守初心与规律,也要“创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其“六大特质”首先就是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战略任务第一条就是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纲要》专门部署的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推进教育改革,坚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应变,都是我们必须坚守和赓续的宝贵经验。同时,面向国际变局、科技革命、产业迭代、社会进步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纲要》也体现了如下要求:要不断释放学生活泼天性,培育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育人活力效力;推进校家社协同,营造“三全育人”良好生态;顺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塑造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

坚持问题导向,打破发展瓶颈

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但国内外形势更加严峻,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使命在肩,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愈发迫切,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

《纲要》分38条周密部署建设路径,而落实这些部署亟待精准的行动支点。这些支点,于宏观层面而言是关乎全局的重点、难点,于微观层面则是具有关键撬动效能的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正确认识教育强国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辨识主要问题,分析主要矛盾,寻找攻坚突破口;明确落实《纲要》部署的支点,定点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推动转化教育综合改革沉淀下来的重大矛盾,化解痼疾难题,解决瓶颈问题,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协调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形塑,力求观大势、明大局、成大事。其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机制完善等尤其体现了系统贯通的思维。

纵观《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八大体系为“纲”,以六大特质为“要”,将教育强国建设内容集于一张蓝图。以纵横交贯的实战布局,形成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对接,统筹推进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一体化跃升。全链条贯通,向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融入嵌入深入;长周期布局,想明白算清楚大账、长远账。一方面,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全面构建,出台并完善相应的教育强国系列政策,协调推进教育强国基础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注重教育强国建设实践的区域化和校本化探索,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为教育强国建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学校和地方经验。

坚持胸怀天下,矢志强国担当

坚持胸怀天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宏大气魄与胸襟。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发展教育都不应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更不可能躲进“桃花源”偏安一隅。我国办好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必须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势,扩大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

《纲要》强调,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要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教育智慧;深化教育的人文交流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化同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只有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遵循科学方法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才能更好践行《纲要》部署,变思想为思路,变方向为方法,力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踏上新征程、铸就新华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李永智,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