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值2.5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2%;其中,出口6738.7亿元,同比增长6.4%;进口1.87万亿元,同比增长3.9%,国际经贸合作动能持续增强。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10年来,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协同发展、战略通道协同、人才技术协同和首都功能疏解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今年以来,针对短板领域,京津冀地区集中推出了新一批协同发展举措,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不断推出的新举措必将为区域协同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近期京津冀地区深化产业协同,加速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形成,特别是在氢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加速发展。当前,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与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一起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均占到全国的20%以上,显示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据报道,上半年,京津冀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航空航天、汽车产业相关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8.3%、16%、17.3%、54.6%;合计占同期出口总值的18.6%,较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较2014年上半年提高8.6个百分点;合计上拉京津冀出口整体增速5.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力军。
在战略通道协同方面,近期京津冀推出G2产业创新走廊。相较于长三角的长江发展廊道和大湾区的珠江发展廊道,京津冀缺少相对清晰的发展轴线,因此在发展战略性通道方面亟须突破。近期,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大会发布了《京津冀G2产业创新走廊发展报告》。该创新走廊依托G2京沪高速公路,以沿途高新区为核心节点,联袂沿线其他产业园区,推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助力激发和塑造京津冀新质生产力动力源,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创新发展带。
在人才技术协同方面,近期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与雄安新区签署了《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支持雄安新区2024年合作备忘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制造、新材料三大产业,集聚高层次人才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实现7478项标准共享,建立了京津冀“3+X”区域协同标准化协作模式,搭建了京津冀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共同推动京津冀区域技术协同、同质同标,提升产业供应链韧性。
在首都功能疏解方面,三省市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当前,雄安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去年30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00多亿元,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航天科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运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80余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显著成就,展望未来,京津冀地区将在经济共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加强合作、提质增效,共谋高质量发展。在共同发展方面,北京地区对京津冀地区的溢出效应仍有加强空间;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京津冀地区正在协调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京津冀地区协调各地建设规划,加强区域间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京津冀地区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正在努力缩小差距;在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当前雄安新区和通州副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人才和企业自驱吸引力逐步增强。
未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京津冀地区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助力京津冀地区加快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作者:刘晓光,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