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南省发现,许昌市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葛经开区)、平顶山市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宝丰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违规新增钢铁产能、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不到位、非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等问题突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责任不落实。
一、基本情况
许昌市长葛经开区2015年2月被河南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9.8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再生金属及制品等。平顶山市宝丰高新区是河南省政府2012年2月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以不锈钢、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
二、主要问题
一是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规定,严禁建设新增(钢铁)产能项目;产能严重过剩(钢铁)行业项目建设,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2017年,长葛经开区的鑫金汇不锈钢公司在未实施产能置换、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违规新建1台50吨AOD炉,新增不锈钢产能达45万吨/年。2023年,该公司又以技改名义,仍未实施产能置换、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再次违规新建1台75吨电弧炉和1台50吨AOD炉,至少新增不锈钢产能45万吨/年,目前其炉底基座已建成,部分炉体设备已到位。督察还发现,该公司2016年按照长葛市工信部门要求拆除了属落后生产装备的6台25吨中频炉后,2017年却违规全部复建,且于2018年至2019年再次违规建设3台50吨中频炉。
图1 2023年11月22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鑫金汇不锈钢公司违规建设的AOD炉和中频炉
2011年,国家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200立方米及以下铁合金高炉和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列为落后淘汰类生产装备,应立即淘汰。青浦合金公司建有2座380立方米炼铁高炉,但却长期打着铁合金高炉的名义,故意回避是炼铁高炉的事实,一直未按要求淘汰,违规生产至今。
图2 2023年11月24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青浦合金公司2座38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正在生产
二是违法排污问题突出。督察发现,长葛经开区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突出。青浦合金公司烧结机烟气管道多处泄漏,烟气大量外溢,烧结机机头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为15毫克/立方米,超河南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0.5倍,而在线监测显示仅为1.1毫克/立方米,数据严重失真;该公司大量粉状物料露天堆存,未采取任何抑尘措施,粉尘滚滚。瑞都能源公司熔炼炉、保温炉除尘设施不能有效收集处理废气,黑烟直排。长海不锈钢公司、晨赫铝业公司、瑞佳鑫盛公司等多家企业烟粉尘直排问题突出。
图3 2023年11月,督察组暗查发现,长葛经开区部分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督察还发现,宝丰高新区企业违法排污问题同样突出。平煤神马京宝公司、宝丰洁石煤化公司焦炉烟气收集效率低,装煤出焦时黄烟滚滚,污染严重,平煤神马京宝公司委托第三方所做的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还存在凭空编造数据问题;宝丰洁石煤化公司1号、2号焦炉烟气处理设施自2023年以来分别检修停运34天、36天,期间未按要求降低生产负荷,大量未经处理的烟气通过备用烟囱直排;博翔碳素公司沥青焦、石油焦混捏车间大量未经处理的烟气通过私设排放口偷排,逃避监管;圣诺陶瓷公司建设的污染治理设施不符合环评审批要求,在线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4.53吨、38.65吨,分别超环评报告允许排放量13.5倍、5.9倍。
图4 2023年11月,督察组暗查发现,宝丰高新区部分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三是应急减排措施不落实。《河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规定,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时,重点企业按绩效分级落实“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措施。督察发现,一些企业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时弄虚作假。长葛经开区鑫金汇不锈钢公司将早已停产的75吨电弧炉作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而长期正常生产的4台AOD炉却不在应急减排措施中;宏旺金属公司应执行C级应急减排要求,但该公司擅自按绩效评级B级编制应急减排措施,导致本应在橙色预警期间停产的镀钛等涉气工序未停产。
图5 2023年11月24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鑫金汇不锈钢公司应急减排措施弄虚作假
督察发现,应急减排措施普遍落实不到位。2023年1—11月,许昌市共启动3次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青浦合金公司和瑞都能源公司先后2次、长海不锈钢公司1次未按预警要求实施应急减排;晨赫铝业公司不仅在2023年10月橙色预警管控时未落实停产减排要求,还在督察组检查时提供虚假生产记录掩盖未停产事实。平煤神马京宝公司、宝丰洁石煤化公司2023年以来2次橙色预警期间均未落实焦炉负荷降至正常生产负荷80%以下的要求。
三、原因分析
许昌市长葛经开区、平顶山市宝丰高新区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管理责任不落实,对园区内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监管不到位。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