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作品直达农牧民(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2024-12-16 14:19: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马头琴声悠扬,草原牧歌嘹亮……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正在为牧民表演歌曲《美丽富饶的苏尼特》。牧民们围坐一圈,鼓掌喝彩,兴起时加入演出,同演员一起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观众里,来自赛罕乌力吉苏木额很乌苏嘎查的张凤莲老人说:“看了几十年,越看越喜欢哩!”

乌兰牧骑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近年来,当地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乌兰牧骑的交通工具也从勒勒车换成了大巴车,但扎根基层的传统仍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18岁入队、已工作20年的舞蹈演员黄小云,讲起她的故事:苏尼特右旗地广人稀,下乡演出路程动辄上百公里。有一次到额很乌苏嘎查时,已是下午三四点。演出临近结束时,天色渐晚,而欢乐热烈的氛围仍在草原上延续。

这时,牧民们自发启动了两辆汽车,相对而停,打开车灯,把草地照成了舞台模样。“现在又亮起来啦!”黄小云至今仍记得牧民说这句话时眼神中的期待。

“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黄小云说,“农牧民越需要,我们就越要把欢乐和艺术带给他们。”

“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经费保障、职称评审、培训等制度一一确立。”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说,将演员收入同下乡演出次数挂钩,采取集中演出与分队演出、流动演出与阵地演出相结合等方式,更加侧重偏远嘎查(村),“制度机制进一步激发了队员扎根基层的动力和热情。”

2017年以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共演出840余场次,年均行程2万多公里。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活实践激发着队员们的艺术灵感。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全旗设立14个体验基地,都在最基层的牧民家里。每年,新老队员都要到体验基地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8岁的青年舞蹈演员苏木巴雅尔就是在牧民家学会了打草,又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融入舞蹈动作中,他的“打草舞”铿锵有力,每个细微动作都透露着牧民对这片草原的热爱。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文化的力量在直达基层农牧民的一次次下乡、一场场表演中生根、发芽、生长、传递。“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扎那干劲满满、信心十足:“我们要不断把好作品送到农牧民身边,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6日 01 版)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