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江门讯 (通讯员 江组轩)近年来,广东江门市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保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扎实推进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工作,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聚焦新担当新作为,锻造“百千万工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强市县指挥部办公室,围绕“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等方面需求,为市指挥办选配49名懂规划、懂产业、懂金融、懂外贸、懂创新、懂法律、懂文化的“七懂”干部。开展指挥办工作人员专项考核,通过单列核增年度考核优秀名额方式,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县镇过硬干部队伍,对县级党政领导班子进行系统分析、整体优化,配备熟悉城镇规划、产业发展等培育千亿经济强县急需的专业干部占比达50%;聚焦镇域高质量发展需求,在乡镇领导班子中配备熟悉农林水利、建设规划、经济金融、文旅环保的专业干部占比达45.9%。建立重大任务研判机制,推动一批优秀县(市、区)副职晋升上一职级。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青苗行动”“阶梯计划”,培养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补短板强弱项,夯实“百千万工程”基层基础。深化实施“头雁”工程,持续将村干部培养成大学生、将大学生培养成村干部。全覆盖实施村级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探索建立村民小组“三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实施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推动东部经济强村与西部集体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共建、抱团发展;成立陈皮等12个特色农业产业链党组织,组建216家强镇(村)公司。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抓党建、促发展、强治理的能力;积极搭建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推动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3500多支党员先锋队、突击队,6.5万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为群众办实事。
扬优势抓特色,强化“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撑。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将产业工程师等纳入“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全市13支人才队伍统筹推进,新增产业人才12.15万人;实施镇(街)“人才强基工程”,建成人才驿站(服务站点)192个;建立“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与省科学院共建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一院+多中心”产业技术服务网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51个,服务企业超600家。大力引育乡村振兴人才,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新增培训7.44万人次。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双千”计划,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助力基层破解技术难题,已发动1600多名科研人员入库,征集100多个项目。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