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语春风紫燕来

通榆县什花道乡杨光农作物种植纪实

2024-08-29 17:56:01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本网讯;未语春风紫燕来,百般炽愿随梦圆。这就是走进道榆县什花道乡杨光农作物种植原野后的最深刻的感受。

说起通榆县什花道乡杨光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杨光,确实如人们形容的那样,“一只紫燕腾冲而来,在绿色的原野上圆了韵华之金秋梦”。当满目繁郁,硕果累累时,我们眼中闪现的他竟然是一个朴实的八零后大男孩,若不是因为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这个平台结缘,还真不知道他背后还有那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

17564669536706299_25.png

追朔2007年春,不甘心只靠种地维持生活的杨光,从什花道乡四海村搬到了通榆县城,以1500元一年的价格租了两间砖平房。年青力壮的杨光和妻子都找了份力工的活儿,开启了夏天打工的模式。尽管一天的工资只有30多元,但他们干得认认真真。秋收结束后,杨光马上买了辆二手半截车,开始尝试做起了收购粮食的生意。收粮需要大量的现金,本来就没有多少余钱的杨光只能找亲戚朋友借钱,借不够还得抬一些。因为经验少,有一次收蓖麻籽还让人蒙骗了,回来才发现蓖麻籽里面掺了很多碎土块,根本卖不出去。为了减少损失,杨光和妻子筛了两天才把里面的土块清理干净。三年后,有了一点儿积蓄的杨光买下了他所租住的房子。又在通榆干了六年,主要收购玉米,再卖到粮库,一半截车能挣到200多元。那时候收粮打跑车,大冬天把杨光的脚冻的全是泡,最严重时下车都不敢走道儿一瘸一瘸的。一天连收带卖完需要十几个小时,不管多辛苦,他们没有一天不去收粮的。往原来三粮库专线备粮的时候,根据需求改收高粱,大冬天的杨光的爸爸开四轮车,和杨光妻子在家钉袋。他爸量秤,他妻子缝袋口,整完了杨光就往通榆运。当时一吨两块五的装卸费都舍不得雇人,一大车60吨全是他们自己家人装卸。有一次杨光妻子累得走都走不动了,杨光手也都磨出老茧子了,有时候亲友们看不下去也主动过来帮忙。

17570376476911142_25.png

然而,杨光没有放弃自己的执念,他把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当做动力。把在原野上收割一片金色的果实,当作乐此不疲的事儿。2016年,杨光买的房子拆迁了。拿了一小笔拆迁补偿金的杨光决心回什花道乡发展。为了留出一部分收购资金,当时只在什花道乡盖了两小间40左右平方米的小房子,盖完了还没有钱装修。爸爸妈妈也来帮忙收购,五口人就在这个小房里住了两年多。后来一点儿一点儿地攒点儿钱,光地面硬化就整了三把,才陆续完成了装修扩建,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总投入达到了130余万元,每年的高粱收购量达到2000吨以上。

17572280184149599_25.png


富裕起来的杨光没有忘本,年年都要杀个羊,请帮助过他的亲戚朋友喝点儿吃点儿,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说起感恩,杨光最感谢的还是他的父母,老两口至今依然无私奉献,母亲做饭,父亲把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杨光要雇个人,他爸始终不同意,说只要我们老两口还能动,就帮你们干点儿力所能及的事。

相信,杨光的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好,杨光的事业也必将兴旺发达。

如今,站在通榆县什花道乡杨光农作物种植的原野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金色的秋天,满野的硕果,欢歌和笑语,我们还看到了一只紫燕从原野的尽头飞向了高远。(文图/陈宝林 郭洪伟)

[编辑:雪儿]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