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复兴村被党中央、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24-12-09 17:20:17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复兴村位于向海湖畔。全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屯,户籍人口1024人,含蒙古族、满族、汉族三个民族成分。近年来,复兴村党支部紧密团结全村干部群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谱写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精彩华章。复兴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吉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2024年9月,复兴村被党中央、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党建引领,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为了让民族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复兴村党支部坚持党的领导,将全村划分成4个网格,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指挥站,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网,把民族工作纳入网格管理。充分发挥各民族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志愿服务团,持续开展政策宣讲、带富创业、扶弱助困、医疗救助等工作,从工作的点滴细微处入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7213135981589619_26.png

复兴村党支部坚持开展针对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设“红石榴小课堂”,多次邀请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开展教育宣讲,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着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依托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宣传阵地,定期组织开展民族政策宣讲会、民族文化表演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组建七彩志愿服务团,围绕群众需求,开展爱心帮扶、医疗救助、司法调解、治安巡逻等活动,将党的关怀送到“最后一公里”。

产业驱动,助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近五年来,复兴村党支部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不断在广袤的田野上描绘现代产业发展画卷,组织实施村屯环境改善、民族文化长廊、安全饮水等项目7个,现代化产业的强劲动力和重大突破,在带动集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7214287559090435_26.png

针对当地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复兴村党支部综合实施水田开发项目,让过去近百公顷冒烟的盐碱地一举变成了金色的稻田;针对传统粗放的养殖模式,以肉牛产业为核心,建成了共同致富的“联合体”——复兴村肉牛养殖园区;为加快现代化、集约化种植,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共流转180户485公顷土地到专业合作社耕种,农户和村集体定额托管收益每年每公顷一万两千元,助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针对三产不强的现状,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出具有本村特色的“复兴号”电商便民综合服务站,年销售额10余万元。

提振乡风,擦亮繁荣发展文明底色

复兴村党支部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村发展实践中,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好,不断丰富各族群众日常文化生活,营造了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

17215481307180681_26.png


复兴村党支部将村屯环境整治、“四道”评选、“干净人家”评选、“红白理事会”等纳入“积分制”管理,村民参与率达到100%。在文明乡风的指引下,共同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有德有得、多劳多得”蔚然成风。复兴村养老大院是复兴村党支部打造的民族团结阵地,是从全省第一个农村孝老餐厅发展而来的,全村14名70周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孤寡老人每天都可以到餐厅免费用餐两次,闲暇之余,全村各族老人都可以到养老大院下棋、健身、娱乐、看电影。每年村里组织的文艺活动,大家都争相报名,在欢声笑语中,各族群众的心更近了。今年,复兴村首次组建了“村BA”球队,各族群众在团结互助的体育活动中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观赛群众也感受到了团结一心、共赴美好的信心。(文图/吉林省民委 陈宝林)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