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十花道乡曙光村,一场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近年来,曙光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建设棚膜经济,多措并举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一座座温室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曙光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温室大棚。这些大棚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更成为了村民们增收的新渠道。曙光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我们村地处北方,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产量受限。因此,我们决定发展棚膜经济,利用温室大棚调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延长作物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曙光村老蔡家家庭农场的暖棚内,一排排翠绿的西红柿枝叶间挂满了果实,宛如一串串红色的灯笼,照亮了农场主蔡启正和打工人员的笑脸。蔡启正一边忙碌地采摘成熟的西红柿,一边告诉笔者:“自从建了这座温室大棚,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一家三口就靠种几亩薄田为生,收入微薄,生活拮据。现在,大棚里的西红柿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销路广,我们的收入也成倍增长。”
据了解,老蔡家家庭农场只是曙光村棚膜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曙光村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棚膜经济发展。村里成立了专门的农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合作社还积极与周边市场、超市对接,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
在曙光村棚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像蔡启正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他们不仅自己勤劳致富,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棚膜经济。通过传授种植技术、提供种苗、分享市场信息等方式,他们帮助更多的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随着棚膜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曙光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用上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棚膜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如今,曙光村的棚膜经济已经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棚膜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曙光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文图/陈宝林 郭尧)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