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工程,逐步将“村容美化、民生富足”的美好愿景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生动现实,进一步深耕强村富民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宜居:民生福祉有温度
毗邻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梅桥镇淝北村,近年来正在悄然“蝶变”。自淝北村被纳入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以来,迎来了全新机遇。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和美乡村,道路拓宽美化、景点提升改造、水体治理建设……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走进村子,只见宽敞整洁的村道延伸至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庭院被精心打理,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仿佛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风光图。
在和美乡村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梅桥镇将生态宜居视为核心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需补充”的策略,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力塑造出一幅河水清澈、河岸葱郁、道路畅通的美丽风景线,为乡村注入生机与活力。
宜业:乡村振兴有势能
走进梅桥镇各村,宽敞明亮的大棚里,一排排绿色蔬菜整齐排列,新长出的各种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在梅桥像这样的蔬菜大棚有将近4.5万余亩,草莓、火龙果、葡萄等水果大棚3千余亩,大棚种植的发展让这里的群众端起“致富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则百姓富。近年来,梅桥镇围绕“生态梅桥 蔬果之乡”发展定位,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产业项目,引导本地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并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特优类农产品,重点扶持设施蔬菜、设施农业,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同时,建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聚焦品牌化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了淮丰圆葱、苗台大蒜、胡口西红柿、芹菜、葡萄、火龙果、草莓、水晶梨等一批具有梅桥特色、竞争力强的蔬果产品,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口碑。
宜游:农文旅融合有看点
梅桥镇充分挖掘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的农业、旅游、文化等核心资源,抓牢示范引领这个关键,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蔬果产业等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同绿色资源景观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研学教育、餐饮住宿、农特产销售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促进“旅游+”农业、生态、新生活方式的创新模式,重点打造“梅香”品牌,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业态经济体。同时规划开发民俗博物馆、淝北村红色文化纪念馆“红色教育路线”,全年两馆接待各类参观团体60余批次。因地制宜促进农文旅融合,串联梅香欢乐小镇、霍比特小屋群、露营基地、梅香美食城等旅游元素,引导开办生态农庄、特色民宿、特色餐饮,扶持发展优质果蔬采摘等休闲农业,全力打好生态观光农业特色牌。
和美乡村,基础在“美”,关键在“和”。这些正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在淝北、淝南、朱海等村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仍在扎实推进中,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展、多点开花。下一步,梅桥镇将持续坚持做好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踏实做好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叶佳)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