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与笔墨书写时代华章

2025-02-17 14:37:22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在吉林省白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人,他用40多年的岁月,以镜头捕捉时代的光影,用笔墨书写生活的精彩,他就是陈宝林——一位蒙古族退休教师,一位在新闻摄影和文学创作领域默默耕耘、硕果累累的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

14521331581096742_26.jpg

1981年,高中毕业的他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回到家乡,被安排在文化站点工作。从那时起,他便与相机和笔纸结下了不解之缘,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用文字传递社会正能量。

陈宝林的新闻摄影和文学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落后的年代,新闻采访和稿件撰写面临着诸多困难。交通不便,他就徒步跋涉,深入偏远乡村和基层一线,只为捕捉最真实、最生动的新闻素材;设备简陋,他就省吃俭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购买摄影器材和书籍资料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他就四处奔波,向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投稿,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白城的发展变化和基层群众的生活点滴。

14523048776747441_26.jpg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陈宝林前进的脚步。他凭借着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40多年来,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新闻的花丛中辛勤采蜜,创作出了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又有展现基层群众生活百态的生动故事;既有歌颂时代楷模的感人篇章,又有描绘家乡风土人情的优美散文。他的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陈宝林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的作品在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报刊和电台、电视台发表,数量高达5000余篇,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努力。他的新闻作品不仅为白城的发展鼓与呼,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事迹和作品也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被吉林省计生委和省人事厅记三等功,被通榆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两次,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他在新闻宣传领域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

在文学创作方面,陈宝林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连续三年在“中华大地之光”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第二、三等奖,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底和独特才华。他的文学作品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生动地展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的丰富多彩,为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4524422211864346_26.jpg

陈宝林不仅在新闻摄影和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被中国农民报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被全国高校后勤系统评为信息宣传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上报信息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他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在吉林省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陈宝林以其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脱颖而出,被评为校报资深编辑和吉林省高校优秀新闻工作者。他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也为高校新闻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吉林日报》作为吉林省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对陈宝林的新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被授予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优秀通讯员称号,并荣获《吉林日报》终身荣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新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为吉林省新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的认可。他的新闻作品在《吉林日报》上频繁发表,为全省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讯,也为吉林省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452560346742458_26.jpg

白城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也对陈宝林的新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被评为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这一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他在白城市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他的新闻作品为白城的发展鼓与呼,为白城的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全省劳务经济宣传工作中,陈宝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宣传先进个人。他通过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生动地展现了白城劳务经济的发展成果和农民群众的创业精神,为推动白城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宝林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作为一名蒙古族知识分子,他始终牢记自己的民族身份,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他用镜头和笔墨记录了各民族在白城这片土地上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感人故事,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4531047218509319_26.jpg

2018年,陈宝林的人生迎来了高光时刻,他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并受邀参加国庆观礼,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一刻,不仅是对他个人多年来在新闻摄影和文学创作领域所取得成绩的最高赞誉,更是对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所做出贡献的最好肯定。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陈宝林心潮澎湃,他深知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那些多年来一直支持他、鼓励他的家人、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他深知,这份荣誉将激励他继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为新闻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5月25日,是陈宝林人生中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陈宝林光荣地离开了自己坚守多年的岗位,正式退休了。然而,退休并不意味着生活的落幕,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陈宝林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鹤乡通榆。

回到家乡后,陈宝林的心始终牵挂着这片热土。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陈宝林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并没有结束。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和镜头,踏上了乡村的每一条道路,用文字和影像记录家乡的点点滴滴。一年多的时光里,他拍摄和撰写了500多篇幅家乡的新闻稿件,用思想驱动相机快门,用心用情讲好家乡的故事。他穿梭在田间地头,记录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捕捉他们脸上洋溢的丰收喜悦。他用镜头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用文字记录这些动人的故事,让家乡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陈宝林深知,作为一名退休人员,虽然没有了工作的约束,但他依然可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积极与当地媒体合作,将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稿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通榆县,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他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让陈宝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14532190968292503_26.jpg

退休不褪色,情系家乡路。在未来的日子里,陈宝林将继续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家乡的每一个美好瞬间,传播家乡的正能量,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因为我深知,家乡的繁荣与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陈宝林的故事是平凡而伟大的。他用40多年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一名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他的镜头和笔墨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事迹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新闻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陈宝林将继续以镜头为笔,以大地为纸,继续书写属于他的时代华章。他的精神将永远闪耀在白城这片土地上,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向陈宝林致敬,向所有为新闻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