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小时候,世界是窗外的那片未知,充满了诱惑,总想着有一天能挣脱故乡的怀抱,去看看外面的精彩。长大后,家却成了心底最柔软的牵挂,那片熟悉的土地,是漂泊灵魂永远的归宿。而向海,这个我心中的第二个家乡,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与情感,宛如一首悠扬的长调,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让我沉醉,让我难以割舍。
向海,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那里的芦苇荡,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每当微风拂过,芦苇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地在低语。在那茂密的芦苇丛中,丹顶鹤宛如优雅的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时而低头觅食,时而引颈长鸣,时而展翅高飞。它们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为这片宁静的芦苇荡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看着它们自由自在的身影,我仿佛也融入了这大自然的怀抱,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喧嚣。
湿地中的蒙古黄榆,是向海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千万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顽强地生长着。粗壮的树干,弯曲的枝丫,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每一片树叶,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是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我能感受到它们传递出的力量,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之情。
乌兰塔拉,那片广袤的草原,是骏马驰骋的天堂。当我骑在马背上,感受着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骏马的嘶鸣声,马蹄的践踏声,与草原上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激昂的乐章。远处,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洁白的云朵在湛蓝的天空中飘荡,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阔,也体会到了生命的自由与奔放。
而那800里向海风情线,更是如同一首热烈灿烂、多情婉转的诗篇。日间,静立安详的蒙古包,像是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颗颗明珠,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走进蒙古包,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会端上喷香的手把肉、芬芳的哈达酒,用他们最真挚的方式欢迎远方的客人。那浓郁的奶香,那醇厚的酒香,那鲜美的肉香,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当夜幕降临,蒙古包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悠扬的马头琴声响彻夜空,那深沉而悠扬的旋律,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让人沉醉其中。蒙古族同胞们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舞蹈,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东有长白,西有向海。”向海,作为世界湿地、国家级保护区,它不仅是大自然的瑰宝,更是我心灵的故乡。虽然我离开向海已经20多年了,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那片芦苇荡,那片蒙古黄榆,那片乌兰塔拉草原,那800里向海风情线,都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在离开向海的日子里,我常常会想起那里的一切。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一想到向海的美景,想到那里人们的热情与善良,我的心中就会充满力量。那片土地,给予了我太多的滋养和启示,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热爱生活。
如今,虽然我身处繁华的县城生活,但我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向海。我渴望再次回到那片土地,去看看那片熟悉的芦苇荡,去听听丹顶鹤的鸣叫声,去感受乌兰塔拉草原上的风声。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向海永远是我心中的故乡,那份浓浓的乡情,将永远萦绕在我的心头,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乡情,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它像一坛陈酿的美酒,越久越香;它像一首悠扬的老歌,越听越让人陶醉;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与故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对向海的热爱永远不会改变。我愿用我的一生,去守护这份乡情,去传承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精神,让向海的美丽永远绽放。(文图/陈宝林)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