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袤版图中,美育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照亮着学生们的心灵世界,培育着他们的审美与人文素养。2025年3月31日,在充满希望与生机的三月,吉林省新时代中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联盟以一场盛大而意义非凡的教学开放活动,为美育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活动在通榆县成功举办,主题为“共筑美育新篇,同绘城乡蓝图”,标志着吉林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在追求创新与均衡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次活动由吉林省新时代小学美术孙小华名师工作室与吉林省新时代初中美术施彦秋名师工作室携手牵头,吸引了全省美术教育领域的精英齐聚通榆。通榆,这个地方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交汇点,更是美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创新实践的汇聚之地,一场城乡美育融合的精彩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整个活动以美为桥梁,打破了地域与学段的界限,让城乡美育资源充分流动,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从小学课堂的童趣盎然到初中课堂的文化传承,美术教育贯穿学生成长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3月31日上午,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的课例展示与说课分享精彩纷呈。汪东伟老师从大单元教学角度出发,在《四季的色彩》一课中,巧妙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通过分享四季景色的诗句,让学生沉浸在诗画交融的优美意境中。教学过程中,以“感受客观景色——了解画家主观色彩处理——捕捉共性色彩——展现个性色彩”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客观与主观色彩的差异,培养学生独特的色彩感知与表达能力。
赵灵均老师的《了不起的中国色》则以水彩染色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中国传统色的奇妙世界。课堂上,学生们不仅感受自然之色,更深入探讨了中国色背后蕴含的诗词、情感及故事。当学生们沉浸在中国传统色的情境中时,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他们畅所欲言,言语中满是对中国色的赞美和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课程最后的“国色山河”装置作品,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围绕作品兴奋不已,中国传统色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深深种下,这40分钟的课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色即山河,感受到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力量。
王雪光老师分享的《我给瓶子穿新衣》以一年级上册《我是生活小达人》单元为依托,以“设计改善我们的生活”为大观念,通过“爱探险的朵拉”冒险故事为情境主线,设置“历史博物馆”“快乐小仓库”“小小裁缝店”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与反思中,理解废旧材料再利用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为生活化美育提供了生动范例。
王广明老师的《为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结合AI赋能,对人美版旧教材五年级下册内容进行创新教学。这堂课不仅让学生感知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更让他们通过AI技术获得沉浸式艺术体验。课程定位为跨学科融合课,引导学生掌握以艺术为本、以科学为翼的学习方法,用跨学科思维激发创意火花,开启了艺术教育的新视角。
陈虹老师的《创意小手表》带领一年级学生开启了一场趣味盎然的时间探索之旅。通过两课时的创意实践,学生们从认识古今计时工具到了解手表结构,再到亲手制作专属小手表。第一课时通过折、剪、画完成基础款,第二课时进行升级改造,添加音乐、照明等创意功能。课程融合生活实践与跨学科学习,通过观察、讨论、创作和AI线上作品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让学生在创意表达中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
此次吉林省新时代中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联盟2025年度教学开放活动,通过精彩的课例展示和深入的交流探讨,为全省中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机会,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美育的融合与发展,相信在未来,吉林省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文图/陈宝林)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