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春行映初心 校地同心筑梦行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入东阿拉村开展包保帮扶调研

2025-04-14 15:13:21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四月的延边大地,春风拂过沃野,万物萌发新篇。4月11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余威,副校长安建光率队奔赴珲春市杨泡满族乡东阿拉村,以脚步丈量帮扶之路,以真心共谋振兴之策。这场春日里的深度走访,既是对边疆村寨的温情守望,更是校地携手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实践。

15142069746261512_26.png

暖语相牵:在“荣疆”之家里的双向奔赴

“一砖一瓦皆心意,一草一木总关情。”在学校援建的“荣疆青年之家”党团活动室内,温暖的交流拉开序幕。村党支部书记吴宏动情讲述着东阿拉村的蜕变:村容村貌焕新颜、帮扶项目稳步推进、农特产品走出深山……字里行间满是对学校及驻村干部的感激。“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荣疆’活动室里读书,老人们在文化墙下唠家常,就觉得这份情谊格外厚重。”吴宏的话语,道出了边疆群众对“教育帮扶”最质朴的认可。

驻村干部张宝详细汇报“荣疆青年之家”志愿者团队的成绩单:过去一年,团队累计开展义诊服务300余人次、助农直播20余场、留守儿童课业辅导120课时,“青禾计划”“银龄关怀”等品牌活动成为村民心中的“暖心符号”。张余威校长频频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志愿服务是连接校地的桥梁,更是青年学子践行初心的课堂。”他特别强调,学校将持续强化“荣疆”团队建设,让更多医学生带着专业知识扎根边疆,用青春力量续写“边疆有我”的时代答卷。

15142910371333424_26.png

深耕细作:让“小院落”承载“大情怀”

脚步踏过青石巷,目光聚焦新蓝图。在“满族特色民俗小院”预选址处,调研组俯身丈量土地,勾勒文化振兴的轮廓。张余威校长指出,满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璀璨明珠,而东阿拉村作为边境满族聚居地,守护好这份文化根脉,既是留住乡愁的“民生工程”,更是筑牢边疆文化防线的“政治担当”。

“我们要让老技艺活起来,让老物件会说话。”他描绘着未来图景:复原满族传统“口袋房”“万字炕”,设立非遗手工坊、民俗陈列馆,将满族刺绣、鹰猎文化、岁时习俗融入体验场景,打造“可看、可学、可参与”的活态文化空间。更要串起“文化+旅游+教育”的产业链——让游客在小院里触摸历史,让村民在传承中收获尊严,让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边境地区的文化振兴,就是要让群众在文化认同中凝聚向心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门前的老榆树一样,根须深扎、枝叶相连。”这番话,既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注解,更是对边疆发展的长远考量。

15143852564246526_26.png

破局谋新:以“精准之策”解“民生之需”

调研中,村内部分农产品滞销问题牵动着校领导的心。张余威当即提出“校地联动、产销对接”方案:发挥学校工会采购优势,建立“农产品直供清单”;依托医学专业特色,开发药食同源深加工产品;借助校园直播平台,开设“边疆好物”专场……“帮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我们既要‘输血’解燃眉之急,更要‘造血’强内生动力。”这份承诺,彰显着高校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

当日,在杨泡满族乡党委书记崔枝鹤的牵线下,调研组与省委办公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邱双南深入座谈。双方围绕“资源整合、项目落地、长效机制”三大核心,达成“政策共研、阵地共建、人才共育”的合作共识。邱双南表示:“高校的智力支持与地方的实践需求同频共振,必将为边境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5144715063429875_26.png

初心如炬:在边疆书写教育的“大文章”

从“荣疆青年之家”到“满族民俗小院”,从志愿服务到产业帮扶,白城医高专的帮扶足迹始终紧扣“边疆所需、学校所能”。正如张余威校长在调研结语中所说:“边境地区的稳定发展,是‘国之大者’的生动实践。我们不仅要建好物理空间的‘小院’,更要筑牢精神层面的‘大院’——让每一位边疆群众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一寸边境土地都成为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的坚实阵地。”

暮色中的东阿拉村,炊烟袅袅升起,“荣疆青年之家”的灯光次第亮起。驻村干部与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规划着下一场助农直播;老人们在文化墙前指点着新绘的满族神话故事,孩子们追逐着飘落的榆钱,笑声穿过街巷……这一幕幕,正是“教育帮扶润无声”的最佳注脚。

15145965066594148_26.png

当春风拂过边疆的每一寸土地,白城医高专与东阿拉村的故事仍在继续。从“走访调研”到“深耕细作”,从“单点帮扶”到“系统赋能”,这所扎根吉林大地的高校,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最好的教育,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边疆;最深的情怀,是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境绽放。(文图/张宝   陈宝林)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