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国家庭农场:乡村振兴的璀璨之星

2025-04-17 18:57:32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吉林省通榆县宛如一颗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明珠,这里文化积淀深厚,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杨庆国家庭农场如同一朵绚丽的花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1859309631238033_26.png

我们走进了位于美丽白城市通榆县的杨庆国家庭农场。这个农场现种植面积达30公顷,主要种植绿豆、玉米、谷子等作物。农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库房400平方米,圈舍400平方米。场里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有谷子联合收割机一台、植保机八垄一台、铲车一台、翻斗车两台、播种机五台、自走式喷灌机704一台、1104一台。这些设备为农场的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杨庆国家庭农场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表现出色,在荣誉方面也是硕果累累。2020年,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农场,还荣获了白城区科教兴农三等奖,而杨场长更是获得了“吉林省乡村人才证书”。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农场多年来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的结果。

185942400621217_26.png

然而,农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地土地原本偏碱性,并不十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这使得农户们辛苦劳作一年,劳动和收获却不成正比,收入难以增加。面对这样的困境,杨场长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他经过多方调研与考察,为农场的种植与发展寻到了新出路——以农场自研的有机肥料“大坑土”改良丘陵沙壤土。这种独特的改良方法是将大坑土与牲畜粪便腐熟,再结合秸秆还田,使得土地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施加了有机肥的土壤富含各种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农场实现了增产增收,走上了自主致富的道路。同时,农场在农作物种植中积极尝试生态种植、绿色生产。以有机肥料为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场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使自己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18595044749586248_26.png

杨场长积极响应“秸秆还田”政策,这一举措带来了诸多好处。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质地和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秸秆还田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得以提升,可以代替一定的肥料使用量,有助于下一季度的农作物的生长。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杨庆国家庭农场不断完善自己的种植生产模式。杨场长深知,农场要发展,就必须按照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农场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作物品种。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制定相应的种植计划和施肥方案,确保每一种作物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18595844743611384_26.png

农场还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与农业专家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升农场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农场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销售方面,杨庆国家庭农场也有自己的一套策略。他们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不仅与当地的农产品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通过电商平台将自己的农产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农场的农产品以其绿色、无公害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19000569749446662_26.png

杨庆国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为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场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许多农民在农场的带动下,学习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纷纷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收入。

同时,农场的生态种植模式也为当地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认识到生态种植的重要性,纷纷效仿农场的做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展望未来,杨庆国家庭农场将继续坚持生态种植、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种植生产模式。他们将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农场将积极拓展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杨庆国家庭农场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共同致富,为通榆县的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相信在杨场长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杨庆国家庭农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标杆。(文图/陈宝林  王文涛)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