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松茸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共富画卷

2025-05-29 15:57:40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长卷上,总有人以创新为墨、以实干为笔,书写出令人振奋的篇章。十花道乡光辉村的彭国微,正是这样一位在田野间挥毫泼墨的“新农人画家”。他用一把赤松茸,在黑土地上勾勒出产业兴旺的动人图景,描绘出百姓增收的幸福底色。

15591657244925390_26.jpg

走进彭国微的蘑菇种植基地,一排排银灰色的标准化大棚整齐列队,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诉说着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掀开厚重的棚帘,一股裹挟着泥土芬芳与菌菇清香的温润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人带入一个充满惊喜的“蘑菇王国”。只见田垄间,圆润饱满的赤松茸争相破土而出,菌盖红褐如霞,菌柄洁白如玉,晶莹的水珠在菌褶间滚动,恰似童话里的小精灵,俏皮又可爱。

彭国微身着朴素的工作服,手持特制的采收工具,穿梭在菌菇丛林中。他的动作娴熟而轻柔,指尖轻轻一旋,成熟的赤松茸便稳稳落入篮中。看着一筐筐新鲜的赤松茸,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丰收带来的喜悦,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满足。

15592683817108144_26.jpg

“咱们这个蘑菇,现在长势非常好啊,品质也特别高。”彭国微难掩自豪地介绍道,“这些蘑菇都销到了长春、沈阳,周边城市白城、松原的很多大型超市也都来采购,基本上供不应求,销售非常好!”小小的赤松茸,凭借着出色的品质,走出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在彭国微的精心经营下,赤松茸产业迎来了大丰收。据了解,单个大棚的赤松茸纯收入可达4至5万元,今年他承包的20个大棚,预计总收入将突破80万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他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技术的不懈探索。

1559378224304656_26.jpg

“咱们的赤松茸,从种植到采摘,完全不使用农药与化肥。”彭国微介绍起他的“宝贝”来滔滔不绝,“为了让蘑菇口感和品质达到最佳,我们模仿森林里的土壤环境,将发酵好的树叶与黑沙土掺在一起。这样种出来的赤松茸,不仅形似野生,口感和色泽更是一绝。”

除了生态种植模式,彭国微的蘑菇大棚还充满了科技感。大棚内配备了智能监测系统,就像给赤松茸请了一位24小时在线的“私人医生”。这个系统实时监控着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指标,一旦环境参数偏离最佳范围,便会自动启动喷水、增氧等操作,为赤松茸的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在采收环节,更是有着严格的标准,工作人员需按照每4小时一次的频率采摘,确保每一颗赤松茸都能在最佳食用状态下“奔赴”市场。

15594846311582339_26.jpg

采访尾声,彭国微站在成片的蘑菇大棚前,目光坚定而充满希望:“小蘑菇大产业,我有信心将这个蘑菇种好,带领周边的乡里乡亲跟我一起种蘑菇,开心种蘑菇,一起用蘑菇带领大家致富。”

15595608816512545_26.jpg

从一个人的创业梦想,到一群人的致富希望,彭国微正以赤松茸为笔,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描绘着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共富画卷。相信在他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赤松茸种植的行列,让这朵小小的蘑菇,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文图/李春勇 陈宝林)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