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中,无数新农人怀揣着梦想与激情,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勇前行。他们以创新为桨,以实干为帆,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扬帆。彭国微,这位来自十花道乡光辉村的杰出代表,便是其中的闪耀之星。他凭借着对农业的炽热热爱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以赤松茸为笔,绘就出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振兴共富画卷,成为了当地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典范。
彭国微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十花道乡光辉村的田野之中。一排排标准化的种植大棚整齐排列,有序地延伸向远方,展现出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当掀开棚帘的那一刻,一股温润而独特的菌香便扑面而来,瞬间将人引入一个充满自然与生机的世界。田垄间,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的赤松茸如同雨后春笋般竞相破土而出,它们肉嘟嘟的模样,恰似那童话故事里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为乡村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与财富。
彭国微身着工作服,手持采收工具,在菌菇的 “丛林” 中熟练地穿梭。他的指尖轻旋,一颗颗成熟的赤松茸便乖巧地落入篮中,丰收的喜悦在他的脸上洋溢开来。这些看似普通的蘑菇,如今却成为了市场上的 “宠儿”,为彭国微和他的乡亲们铺就了一条特色致富之路。
“咱们这个蘑菇,现在长势非常好啊,品质也特别高。产品都销到了长春、沈阳等大城市,像周边城市的白城、松原等地,很多大型超市都上咱这儿来采购,基本上供不应求,销售情况非常好。” 彭国微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与欣慰。在高质量的产品背后,是他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技术的不懈探索。为了确保赤松茸的口感与外观俱佳,他采用了独特的生态种植模式,种植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与化肥。在土壤的选择上,更是精心模仿森林环境,将发酵好的树叶与黑沙土掺在一起,创造出最适宜赤松茸生长的土壤条件。通过这种方式,彭国微不仅种出了高品质的赤松茸,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除了生态种植模式,彭国微的蘑菇大棚还充满了满满的科技感。大棚内配备了先进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控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关键指标。一旦环境参数稍有偏离最佳范围,系统便会迅速启动喷水、增氧等操作,确保赤松茸始终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而在采收环节,工作人员也严格按照每 4 小时一次的频率进行采摘,这样的高频率采摘,确保了菌菇始终处于最佳的食用状态,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鲜嫩多汁的口感与丰富的营养价值。正是这种对细节的严格把控,让彭国微的赤松茸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了备受追捧的绿色健康食品。
如今,彭国微的赤松茸产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个大棚的赤松茸纯收入可达 4 至 5 万元,今年他承包的 20 个大棚,预计总收入将轻松突破 80 万元。这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他对土地的深情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所结出的丰硕果实。站在采访的尾声,彭国微望着那一片片整齐排列的蘑菇大棚,目光坚定而充满希望。他深知,这小小的赤松茸承载着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事业梦想,更是周边乡亲们的致富希望。“小蘑菇大产业,我有信心将这个蘑菇种好,带领周边的乡里乡亲跟我一起种蘑菇,开心种蘑菇,一起用蘑菇带领大家致富。” 彭国微的话语质朴而坚定,却饱含着他对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在彭国微的带领下,赤松茸产业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小小的赤松茸,成为了连接土地与希望的纽带,成为了推动产业兴旺与农民富裕的强劲动力。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与升级,相信会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这一绿色产业中来,共同以赤松茸为笔,绘就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共富画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收获属于他们的幸福与荣光,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赤松茸的陪伴下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致富之路,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文图/陈宝林 李春勇)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