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全县青年普法志愿者文化基层行活动要求,进一步增强全县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共青团通榆县委于 6 月份联合多部门走进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助力法治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法治之花在校园中绚丽绽放。
禁毒知识宣传:筑牢青少年拒毒防线
共青团通榆县委携手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司法局走进实验高中,开展了禁毒知识宣传活动。公安局的禁毒民警们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如何防范毒品。他们通过展示毒品样本模型、播放禁毒宣传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让同学们了解到毒品的伪装形式和隐蔽性。民警们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知识问答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民警们一一耐心解答,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提高了他们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坚决抵制毒品,做一名健康向上的新时代青年,不仅自己远离毒品,还要向身边的人宣传禁毒知识,共同构建无毒社会环境。
法律知识普及:点亮青少年法治明灯
共青团通榆县委联合县人民法院走进边昭镇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活动。法院的工作人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他们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例如,在情景模拟环节,工作人员模拟了校园中可能发生的纠纷场景,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如何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对法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筑牢了法治根基。
预防校园霸凌:守护青少年校园安宁
共青团通榆县委携手县人民检察院走进县明德小学,开展了预防校园霸凌专题讲座。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危害以及应对方法。他们以真实的校园霸凌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霸凌行为对受害者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伤害,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校园霸凌的危害。在讲座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鼓励同学们勇敢地对校园霸凌说“不”,引导大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校园霸凌的危害,更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安全教育:护航青少年出行安全
共青团通榆县委联合县交巡警大队来到县第一小学,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交巡警大队的宣讲员借助精心制作的 PPT 课件,围绕步行安全、乘车安全、骑行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他们通过展示直观的图片、讲述真实的事故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宣讲员还设置了问答环节,与同学们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同时也会提醒家人和朋友注意交通安全。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交通安全知识,更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为他们的日常出行筑牢了安全防线。
校园文化创作:激发青少年法治热情
全县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结合普法进校园活动撰写征文和绘制手抄报。学生们结合自身所学所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预防校园霸凌、预防涉学生电信网络诈骗以及校园周边安全为主题,用生动的文字讲述法治故事,用丰富的色彩诠释法律内涵。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一篇篇精彩的征文,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更增强了普法感染力,让“纸面上的法”转化为“生活中的法”。通过这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创作活动,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法律知识,提升了法治素养,同时也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题团(队)课:夯实青少年法治根基
全县各中小学团委、少先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团(队)课。各辅导员精心准备,以“同龄人讲法、青少年发声”为核心,创新开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知识竞赛、校园广播等方式,鼓励学生将抽象法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青春表达。例如,在知识竞赛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激烈的比赛,巩固了所学的法律知识;在情景模拟环节,同学们亲身参与,体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同学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切实让法律知识“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此次为期一个月的普法宣传活动,共青团通榆县委联合多部门深入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了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还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今后,共青团通榆县委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让法治之花在校园中绚丽绽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文图/刘志钊 陈宝林)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