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7月21日,新疆哈巴河的小朋友们跨越千里来到“丹顶鹤的故乡”——吉林通榆,与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成功结对,正式开启“中华民族一家亲”融情交流之旅。此刻,大家相聚在通榆县蒙古族学校爱心蒙古包,共同见证民族团结的生动篇章。
通榆县蒙古族学校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校门处,成吉思汗全铜坐像巍然屹立,“拥有海洋四方”的胸怀在此具象;教学楼东侧,成吉思汗箴言“你的胸怀有多宽广,你的骏马就能驰骋多远”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代学子以辽阔心胸逐梦远方。校园内,民族符号与现代教育交相辉映,让每一位到访的小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为了让哈巴河的小朋友们沉浸式体验蒙古族风情,通榆县蒙古族学校精心准备了特色节目。学生崔乐彤等同学首先献上一曲马头琴齐奏《白马》《黑木日》。马头琴,蒙古语称“潮尔”,琴首雕有马头,弓弦之间流淌的是草原的呼吸与历史的回声。琴声悠扬,似万马奔腾,又似清泉潺潺,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紧接着,新疆哈巴河的小朋友巴合那尔带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Drip》,阿尔娜尔献上舞蹈《恰秀》。歌声里,有对伟大祖国的深情告白;舞步中,有哈萨克族少女的灵动与豪迈。两地少年同台献艺,用旋律与舞姿交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美图景。
“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梦想”。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校的同学们深情朗诵《我们的阳光都一样》,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道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心声。诗声落下,掌声如潮,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悄然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随后,小朋友们将移步射箭场,体验蒙古族传统“男儿三艺”之一——射箭。弓称“诺木”,箭名“苏木”,立射、骑射、远射,25步、50步、100步,每一次拉弓都是对勇气与专注的淬炼。通榆县蒙古族学校将射箭纳入民族体育课程体系,让传统技艺在少年手中薪火相传。
通榆,一座因鹤而名、因爱而暖的城市,正以草原般的胸怀迎接每一位远方的小客人。愿此次相聚成为两地少年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愿我们携手并肩,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文图/刘志钊 陈宝林)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