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哈拉毛都村孕育了一位不凡的匠人——谭喜娟。她以一双巧手,二十载光阴,潜心钻研金属箔艺技艺,将金属箔艺这门技艺打磨得炉火纯青。她的作品,在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农业丰收节上脱颖而出,荣获了优秀奖。《鹤乡情组画》获吉林省巧姐创意手作银奖、吉林省第4届艺术创意设计大赛铜奖等。
谭喜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她个人的荣誉上,更在于她对金属箔艺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她深知,技艺的传承需要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因此,她积极参与各类非遗活动,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展会、非遗进社区等,通过这些活动,她不仅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更多的人,还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金属箔艺这门技艺。
在非遗进校园的活动中,谭喜娟常常亲自走进课堂,为孩子们讲解金属箔艺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她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金属箔艺的魅力。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对金属箔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立志要成为一名金属箔艺匠人。
在非遗展会和大赛中,谭喜娟更是大放异彩。她的作品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还赢得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这些展会和大赛,不仅为她提供了展示自己技艺的平台,更为金属箔艺技艺的传承与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谭喜娟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她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了吉林省巧姐高级讲师和吉林省乡村振兴高级工艺师。同时,她还被白城市确定为第9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她为金属箔艺技艺传承与发扬所做努力的认可。
如今,谭喜娟已经成为了金属箔艺技艺的传承者与发扬者。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这门技艺从默默无闻到广为人知,从濒临失传到焕发新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匠心独运,传承光大”的真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谭喜娟会继续以一颗匠心,一份执着,为金属箔艺技艺的传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金属箔艺的传承与发扬中来,共同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文图/陈宝林 商智刚)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