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学院学子“三下乡”:傩戏七日,打捞非遗的星火

2025-09-01 23:06:47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池州,作为傩戏这一珍贵非遗的重要传承地,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与厚重绵长的历史记忆。7月1日至9日,皖江工学院“傩戏七日:打捞非遗的星火”实践团队,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探索热情,奔赴安徽池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傩戏传承密码,让非遗星火点亮更多人心中的文化版图。  

面具下的灵性:无声讲述的厚重历史

调研团队的观察,从贵池区傩戏博物馆的一副“开山神”面具开始。池州傩文化展示馆负责人许鑫磊书记指着面具的眼睛解释道,面具深邃的瞳孔是用墨漆层层晕染而成,并非简单涂抹。

近观之下,青黑色的木质基底上,朱砂勾勒的眉骨线条锋利如刻,獠牙边缘甚至保留着刀锋划过时的细微毛刺,一种原始而强悍的生命力扑面而来。与“开山神”的威严不同,另一边的“土地公”面具则慈眉善目,杏黄色脸颊上,金漆描绘的皱纹线条柔和,嘴角含着浅笑。

展板图谱显示,不同的傩戏家族拥有专属的面具系列,棱角分明的“十三太保”寄寓着保家护宅的祈愿,眉眼温和的“十八学士”则体现了崇文重教的传统。这些面具并非冰冷的道具。队员们拍摄面具内侧时发现,被岁月磨得油亮的凹槽里,清晰可见经年累月的汗渍——这是一代代表演者额头与木头摩擦留下的独特印记。许老师曾在学术论文的册页上写下批注:“面具不是道具,是会讲故事的灵性符号。”

图为许鑫磊老师为队员们介绍傩戏。 叶右 供图

乡音里的困惑:从我懂到我说清的距离

这份“灵性”与传承,在乡野间更为鲜活,却在传播中遇到了难题。

在一家道具铺,经营者唐大娘谈及傩戏中的武将角色,便立刻起身比画,强调武将的步伐需沉稳有力,才能显出英雄气概。她介绍,村里演傩戏讲究辈分,年轻人的唱腔若有偏差,会立刻被长辈纠正。团队成员追问如何向游客解释这些动作的象征意义时,老人摩挲着面具的边缘,陷入了沉思:“我们从小看到大,自然知道哪步该跺脚、哪句该高腔。但要跟外人讲清‘为什么这么演’,确实说不明白。”

这种“知其然,却难言其所以然”的困境并非个例。当地居民李阿姨也提到,游客常问“面具代表什么性格”,她往往只能概括为“这是好人、有骨气”,更深层次的文化讲究,却不知如何组织语言说清楚。“真希望有文化的人能帮忙写点简单易懂的说明”她坦言。

图为打捞非遗星火实践队采访当地的居民对于傩戏的现状。 叶右 供图


为深入调研池州文旅融合的实际成效,团队还采访了10位外地游客。其中,6位游客因傩戏这一非遗特色专程前往池州。“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傩戏,面具后的故事太震撼,这种体验在别处找不到。”其中一位游客这样说道。这些声音印证了池州文旅融合的独特价值:以傩戏等非遗为核心搭建的“文化+旅游”平台,既唤醒了本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与传承自觉,也为游客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文化体验,实现了“文化传下去”与“旅游火起来”的双向赋能。但访谈中也发现,部分游客提及“看表演多、懂内涵少”,反映出傩戏文旅产品的体验深度有待提升。

破局的探索:从文化自觉到翻译者的诞生

传承者的表达困惑,与游客的求知渴望,构成了池州傩戏文旅融合的真实剖面。团队随机访谈了10位外地游客,结果印证了这一点:超过半数的游客为傩戏这一独特的非遗体验专程而来,他们渴望理解面具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却普遍留下了“看表演多,懂内涵少”的遗憾。

如何将厚重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游客能理解、能带走的体验?调研团队尝试扮演“文化翻译者”的角色,为傩仙镇景区设计了一张宣传海报。海报没有堆砌符号,而是选择青灰色古镇街巷的尽头,让一张傩戏面具半隐半现,朱红的流苏垂挂于斑驳墙面,配以“千年傩韵,在此新生”的文字,在神秘感与亲和力之间找到了平衡。将设计好的海报与宣传单递给景区商贩时,对方不仅认出了熟悉的场景,还笑着表示愿意向游客介绍新增的樟木面具雕刻体验项目。

调研的终点,是新思考的起点。团队成员在报告中指出,要让古老的傩戏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真正“活”起来,关键在于培养能够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地与外地的新一代“文化转译者”。这需要多方协作,用通俗化的科普、潮流化的文创和常态化的高校地方合作,让非遗文化从“被看见”走向“被看懂”,最终实现“文化传下去”与“旅游火起来”的良性循环。

图为打捞非遗星火实践队为傩仙镇设计宣传海报。 杨皓然 供图

深耕非遗,共赴美好愿景

未来,我们想做三件事:当“传播者”:通过校园分享、短视频科普等,让同龄人知道“傩戏不神秘,很酷很有趣”;做“创新者”:联合设计专业同学开发傩戏主题文创、数字藏品,让非遗潮起来; 成“联结者”:推动高校与池州非遗机构常态化合作,让青春力量持续为池州非遗传承“添柴加火”。(通讯员 叶右)

图为打捞非遗星火实践队在秀山门博物馆前大合影。 王雨晴 供图





[编辑:张恩民]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