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政法大学第八届刑事司法论坛相关议题内容正式结集出版。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多位法学专家,在 “刑事检察工作” 相关研讨中,深入分析了异地执法现象的成因,并就规范违规异地执法行为提出针对性建议。
据悉,媒体报道过多起异地执法相关案件。其中一起案件中,某珠海企业涉嫌诈骗案由异地警方侦办,25 名涉案嫌疑人多为企业管理人员,项目涉案金额约 13.6 亿元,案件办理过程中查封的企业相关资金约 18.7 亿元,高于涉案金额,引发相关讨论。该案辩护律师在审理中提出多项意见,包括对检方提交的未盖章被害人名单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提出疑问,指出名单存在信息错误等情况;同时提及公诉人未提供全案同步录音录像,认为检察院移送的卷宗存在矛盾之处。
另一起案例显示,内蒙古某县一名市民购买广东某保健品生产企业价值 2000 元的产品后,以被诈骗为由报案,后续该企业部分管理人员及员工被带走调查,相关案件涉案金额被认定为数亿元。
论坛中,多位法学专家围绕 “如何进一步规范多层级网络犯罪案件中的管辖权问题” 展开深入探讨,针对多起媒体报道的异地执法案件剖析成因。中国政法大学郭烁教授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建立刑事司法管辖权异议制度;二是针对涉网络、传销、非法集资等易出现违规异地执法的案件,确立最密切联系原则,从立法层面解决管辖权认定问题;三是尝试通过司法解释对异地拘留、逮捕作出一定限制。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坚持严格公正司法规范涉企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其中相关内容与论坛专家建议形成呼应。通知第 3 条明确,要规范涉企案件立案和管辖工作,防止和纠正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依法保障当事人诉权,杜绝拖延立案、违规不立案等问题。坚持法定管辖原则,严禁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或趋利性目的扩张管辖、人为制造异地管辖,不得以刑事犯罪为由对应立案的涉企民事案件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相关法院需严格审查、依法处理,从源头防范违规异地执法。
通知第 7 条指出,要公正审理涉企行政案件,推动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对涉企市场准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重点领域司法审查力度,坚决纠治乱查封、乱罚款等现象。贯彻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纠正小过重罚、以罚代管等问题,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和裁判尺度。通过审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裁量权,推动跨区域执法标准衔接。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