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人民公园。 青海日报记者 祁国彪 摄
西宁市城西区,作为青海省唯一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超400亿元的县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现代化。2023年10月,城西区再次获得一个全省唯一——青海省内唯一城市辖区被评为生态环境部命名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这样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城西区优势在哪里?优异在哪里?经验有哪些?
西宁市城西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明军说:“作为省会西宁市核心城区,城西区优势较为明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生态状况良好、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人居环境品质稳步提升。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中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成为我们最大的优势。如今的城西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全面呈现,正在实现一街一品、四季常绿、花香满城的华丽蝶变。”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金融、现代商贸“四大集聚区”建设为路径,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城西区兑现了一城山水的许诺,让生态发展的福祉更多惠及人民,也为西宁市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累积了实践经验。
“智”在山水间
“惠”在城市里
“现在看到的画面是毛鸡湾和大掌湾森林防火监控,监控半径达5公里至8公里,通过烟感识别、火点识别以及GIS定位,完成事前烟感火灾预警、事后应急指挥调度、远程喊话调度、现场精准定位等。”11月3日,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任玮介绍说。
监控画面清晰可见,高楼林立、树木摇曳、山坡上牛羊成群……随着画面的切换,毛鸡湾山顶、护林房四周环境尽收眼底。
“基于‘智慧西区’项目,城西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智慧生态’信息平台建设。‘智慧西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项目范围覆盖城西区建成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涵盖1镇、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联动业务部门23个,成为全省首个‘大数据+指挥中心’现代化综合平台。”王明军说。
该项目包括辖区公共区域内的各类城市部件普查摸底、2.5D地图数据、实景地图数据、虚拟三维地图数据建模。如今,“生态互联”应用建设已完成火西村护林房等共计34个土壤监测、10个大气监测、18个森林防火监控、5个水质监测点位的设施建设和入网工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什么是宁静小区?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噪音小、居住环境相对安静的小区。为整治影响小区居民生产生活噪声问题,有效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城西区率先在全市范围开展宁静小区创建工作,麒麟花园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麒麟花园,安静整洁,老人孩子悠然自得,不远处有一台扬尘噪声监测仪器,仪器LED屏上显示日期,小区内噪声分贝、PM_2.5指数、PM_10指数等一目了然。小区绿化带中竖着写有“需要静静聆听”等温馨提示牌。
“自打造宁静小区后,物业工作人员经常为我们普及减音降噪知识,还特别针对房屋装修方面做了严格规定,避免装修公司在休息时间装修。”小区居民赵先生说。
为有效防治城西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控能力和文明施工程度。城西区大型建筑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对辖区建筑工地扬尘情况监控,提高了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及时性,并实现了对环境的准确监测,防止建筑施工领域对环境的污染。
智慧管理,带来的是生态的明显好转——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20年的89.5%上升到2022年的96.8%,“两河一渠”治理成效显著,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2020年至2022年均为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2.84%……生态美,正成为城西区最靓丽底色。
“治”在山谷间
“美”在发展里
秋日的火烧沟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坡、深涧、脚下依然生机盎然。顺着小道走进疏林草地,场地开阔、视线通透,一步一景,市井记忆、陌上花开、蒲公英等雕塑形态各异,尤其陌上花开让人印象深刻,以椭圆形为依托,格桑花点缀其中,展现出山花烂漫的自然美景,更是保护高原生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建设战略的体现。
王明军说:“这里根据场地及道路的自然划分,形成了‘一谷一世界’,移步异景,随着四季更替,疏林草地区、彩林廊道区、丁香山谷区等区域景色各异,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游玩。”
在实施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中,城西区改变了当初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隐患突出的状况,林草覆盖率大幅提升,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降低沟道内自然地质灾害风险,提高下游城区生态安全系数。昔日的“臭水沟”变身为青藏高原大型郊野公园。
环境综合治理是城西区在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的最大优势。不仅在火烧沟,城西区还累计争取专项资金1.7亿元,组织实施水槽沟等水环境治理,为辖区“生态+”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完成大南山三期绿化造林和低效林改造工程,累计补植补种各类苗木254公顷,逐年实现林区“增绿、增彩、有花、有果”目标,林区质量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42.84%,居全省前列。
在生态美好中发展,在发展中遇到一城青绿。城西区立足区情和创建优势,不断推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实现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型。坚持“服务业强区”发展战略,不断培育壮大市场发展主体,第三产业总量位居青海省县区首位。全省56%以上金融机构聚集城西区,成为全省金融机构最多、金融活跃度最高、金融人才最聚集的城区;全区53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4100余家。
青山“见”初心
绿水“映”欢颜
走进白沙滩公园别有一番秋日韵味。秋风起,落叶纷纷,目光所及,满是浪漫金黄,阳光照射下色彩斑斓,行走其中,让人陶醉。
“我喜欢画画,周末放假的时候妈妈会带我到风景好的地方写生,今天来白沙滩公园,秋景正好。”文汇小学学生王博文指着画板说。
此时,画板上的画与公园别致的景融为一体,尽显“岸绿、景美、人和”。
城西区按照“绿在城中建、人在景中游、美在身边绕”的绿色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城市生态功能区、绿地系统、公园体系与“绿屏绿芯绿廊绿道”有机结合,建成白沙滩公园、碧山生态公园、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等7个城市公园,人均园林绿地面积达22平方米,位居全省之首。投资6132万元,建成10.4公里城区绿道,形成串联城区绿化和水系的“绿色通道”,做到城区绿道全线贯通“景城一体化”,成为绿色环保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宣传活动及“绿色单位”“无废细胞”等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2022年城西区群众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为94.6%,参与度为85%。
青山无言,见证着城西区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守护着群众看得见的青山碧水蓝天的生动实践。绿水为镜,映照出城西区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