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吉林大地,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与使命,他就是通榆县团结乡幸福村的潘红军。作为一名 “四自” 小组成员,潘红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以奉献余热的姿态,舞动着乡村发展的华丽篇章,让幸福村这片土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几年来,潘红军秉持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党忠诚的信念,紧紧抓住辖区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通过政策扶持的暖阳与服务指导的春风,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在他的悉心耕耘下,原本普通的田野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田野,农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农民增收也有了殷切的盼头,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激活了乡村产业振兴的 “新引擎”。
2021 年,潘红军怀揣着对农业事业的执着与热忱,毅然自筹资金 90 万元,成立了团结乡幸福村军杰家庭农场。如今,踏入这片农场,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葡萄、西红柿、香瓜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务工群众们穿梭其中,忙碌地管护着蔬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该农场自成立以来,经济效益显著,更为当地几十户农户提供了 30 余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 14 名脱贫劳动力。这些岗位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更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生活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在 “四自” 小组的学习交流中,潘红军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发展蔬菜种植产业。2019 年,他开始种植葡萄,先是在自家庭院种植 7 亩地,随后又在大地种植 15 亩。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精心的管理,葡萄产量可达 5 万斤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了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潘红军又建起了 156 平米的冷库,将葡萄储存起来,等到春节旺季销售,利润可实现翻番,仅此一项,年收入便能达到 20 万元以上。
2022 年,潘红军的创业步伐更加坚定有力,他承包建起了 5 栋暖棚,面积达 2500 平米,以及 4 栋冷棚,面积 4800 平米。暖棚和冷棚内种植了草莓、西红柿、香瓜等多种作物,香瓜品种更是涵盖了精品 2K、红金宝、万金蜜黄、哈密瓜等五种。一年种植两茬果蔬,年产值超过了 20 万元。凭借出色的发展成果,同年被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 “菜篮子” 科企融合示范基地,2023 年又被白城市人社局、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就业帮扶车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家庭农场作为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团结乡幸福村积极响应号召,坚持把家庭农场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鼓励和引导农户,尤其是脱贫人口大力发展蔬菜等种养殖产业。在潘红军等人的示范带动下,幸福村的农业产业逐渐朝着多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为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潘红军用自己的奉献与坚守,映照出了党员的初心本色,作为 “四自” 小组成员,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骨干力量,引领着村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让幸福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同见证潘红军以及无数像他一样坚守初心、奉献余热的奋斗者,他们正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乡村的壮丽史诗,让广袤乡村大地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文图/孙国军陈宝林 通榆县关工委五老工作室)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