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村口时,我的行李箱轮子卡在青石板缝里发出惨叫,像极了我当时的内心OS:这就是传说中的“基层大舞台”?没想到,这一卡,竟把我卡进了最鲜活的人间烟火里。
一、方言速成班:从“鸡同鸭讲”到“土味翻译官”
第一次参加村民大会,满场的平遥方言让我彻底懵圈。村支书讲得激情澎湃,我却在本子上画满“天书”。散会后王婶递来的热乎碗托,不仅是乡土的温暖馈赠,更成为我主动融入的动力。
陪李大爷修电视时,听他念叨“圪蹴下看看线路”;陪赵大娘摘豆角,学会了“黑来间”是晚上。如今,我不仅能精准翻译“圪蹴下”“咥饭”,还能用方言调侃:“佬,恁家院子这柴火垛,再活哈去都能开木材厂咧!”
二、任务通关指南:从“职场小白”到“六边形战士”
乡镇下达的环境卫生整治任务,直接把我逼成了“人形扩音器”。挨家挨户动员时,刘大爷抱着膀子:“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扫它干啥?”我掏出手机播放邻村对比视频:“叔,咱村这颜值,再不拯救就成‘反面教材’啦!”
大扫除那天堪称“灾难现场”。我抡着大扫帚,头发被风吹成鸟窝,裤腿沾满泥点。张婶笑弯了腰:“城里娃干活,比平遥大戏还热闹!”后来我们和村两委定下每月4号为“全村美颜日”,还推出“道德超市”——攒够积分能兑换物品,这下连最懒的王二婶都成了“环卫标兵”。
三、乡村振兴剧本: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派编剧”
推进“一村一块田”工作时,面对村民“祖上传下的地不能动”的质疑,带着卷尺挨家丈量,用“积木重组”打比方:“把小田拼成大田,就像把碎银子熔成金锭!”
如今智能节水示范区已建成,玉米地装上了“智慧大脑”,村民坐在舒适的房间内就能用电脑浇水。看着监测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种地比纳鞋底还轻松!”更让人骄傲的是,这些智能技术让化肥农药用量大幅减少,连空气里都飘着环保的味道。
驻村这两年,我晒黑了三个色号,却收获了最珍贵的“村民认可证”。那些鸡飞狗跳的清晨,那些挑灯夜战的夜晚,都成了生命中最滚烫的记忆。现在行李箱轮子依然会卡缝,但我知道,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平遥县到村任职选调生 解颉环 )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