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塑料普通话”到“村通达人”的进化史

2025-06-30 22:55:29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刚到村口时,我的行李箱轮子卡在青石板缝里发出惨叫,像极了我当时的内心OS:这就是传说中的“基层大舞台”?没想到,这一卡,竟把我卡进了最鲜活的人间烟火里。

一、方言速成班:从“鸡同鸭讲”到“土味翻译官”

第一次参加村民大会,满场的平遥方言让我彻底懵圈。村支书讲得激情澎湃,我却在本子上画满“天书”。散会后王婶递来的热乎碗托,不仅是乡土的温暖馈赠,更成为我主动融入的动力。

陪李大爷修电视时,听他念叨“圪蹴下看看线路”;陪赵大娘摘豆角,学会了“黑来间”是晚上。如今,我不仅能精准翻译“圪蹴下”“咥饭”,还能用方言调侃:“佬,恁家院子这柴火垛,再活哈去都能开木材厂咧!”

二、任务通关指南:从“职场小白”到“六边形战士”

乡镇下达的环境卫生整治任务,直接把我逼成了“人形扩音器”。挨家挨户动员时,刘大爷抱着膀子:“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扫它干啥?”我掏出手机播放邻村对比视频:“叔,咱村这颜值,再不拯救就成‘反面教材’啦!”

大扫除那天堪称“灾难现场”。我抡着大扫帚,头发被风吹成鸟窝,裤腿沾满泥点。张婶笑弯了腰:“城里娃干活,比平遥大戏还热闹!”后来我们和村两委定下每月4号为“全村美颜日”,还推出“道德超市”——攒够积分能兑换物品,这下连最懒的王二婶都成了“环卫标兵”。

三、乡村振兴剧本: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派编剧”

推进“一村一块田”工作时,面对村民“祖上传下的地不能动”的质疑,带着卷尺挨家丈量,用“积木重组”打比方:“把小田拼成大田,就像把碎银子熔成金锭!”

如今智能节水示范区已建成,玉米地装上了“智慧大脑”,村民坐在舒适的房间内就能用电脑浇水。看着监测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种地比纳鞋底还轻松!”更让人骄傲的是,这些智能技术让化肥农药用量大幅减少,连空气里都飘着环保的味道。

驻村这两年,我晒黑了三个色号,却收获了最珍贵的“村民认可证”。那些鸡飞狗跳的清晨,那些挑灯夜战的夜晚,都成了生命中最滚烫的记忆。现在行李箱轮子依然会卡缝,但我知道,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平遥县到村任职选调生 解颉环 )

[编辑:杜利勇 张能改]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