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没有硝烟的医疗战场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侦察兵”:他们透过层层影像捕捉病灶的踪迹,用无声的胶片书写诊断的答案,为临床诊疗点亮精准导航的灯塔。白城医高专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刘勇,便是这群“幕后英雄”中的杰出代表。从前沿技术的开拓者到患者信赖的贴心人,从传道授业的园丁到危急时刻的先锋,他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深耕,在影像世界里追逐光芒,用仁心与匠心守护着生命的希望。
锐意进取:以技术革新筑牢诊疗基石
“精准影像是现代医学的‘眼睛’,技术落后一步,患者就可能多一分风险。”这是刘勇常挂在嘴边的话。深知影像诊断对临床决策的关键作用,他始终以“勇攀高峰”的姿态领跑学科发展,成为科室技术革新的“领航员”。
为了将最前沿的影像技术带回白城,他先后奔赴北京铁路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进修深造,把先进理念与技术“本土化”落地。2016年,他主导开展全身动脉CTA检查,为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带来了无创精准的评估手段,让许多原本需要辗转外地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明确诊断;2019年,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高精尖MRI技术难关,肿瘤波谱成像、胰胆管成像、类PET成像等技术的成功应用,让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性实现跨越式提升,无数隐藏的病灶在他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
2024年,医院引进256排飞利浦光谱CT,刘勇带领团队率先完成技术攻坚并投入临床。这台“超级设备”在心血管成像、肿瘤早期筛查、卒中诊断等领域展现出惊人实力,图像质量与诊断水平得到北京三甲医院专家的高度赞誉。“以前需要反复确认的微小病灶,现在通过光谱CT能一眼看清细节。”临床医生的感叹,正是对这项技术价值的最佳注解。一项项技术空白的填补,不仅让医院影像诊断水平跻身区域前列,更让无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医疗的红利。
躬耕一线:用精准诊断诠释医者担当
“影像报告上的每一个字,都连着患者的生命安危。”作为影像中心主任,刘勇肩负着繁重的管理职责,但他始终坚持“不脱离一线”的原则,与其他诊断医生一起倒班,常常连续在岗数十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患者至上”的初心。在他看来,再好的设备也离不开医生的经验与责任心,而这份坚守,让他成为患者口中“最放心的依靠”。
2025年3月,一位老年患者在外院发现肺部磨玻璃影,因病灶两年无明显变化,家属一度放松警惕。找到刘勇会诊时,他仔细比对患者2023年在附属医院的CT图像,凭借对细微征象的敏锐捕捉,果断判断为“微浸润腺癌”,建议立即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印证了他的判断,及时阻断了病情进展。“幸好刘主任看得细,不然我们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家属的感激里,藏着对生命的庆幸。
更令人动容的是2025年初的那起病例:一位患者因腹痛、黄疸急剧加重在外院检查却始终“未见异常”,病情持续恶化。转至附属医院后,刘勇通过CT与MRI增强扫描,精准锁定“胆囊癌肝多发转移伴门脉癌栓形成”。这份详尽的影像报告成为关键“证据”,让患者在301医院的治疗少走了弯路——三次射波刀治疗后门脉癌栓消失,化疗与靶向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回到白城后,患者眼含热泪紧握刘勇的手:“您的诊断报告,连301的专家都竖大拇指!没有您,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
这样的故事在影像中心早已不胜枚举。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一句句朴实的感谢,见证着他用精准诊断为生命“破冰”的坚守,也让“医者仁心”在每一张胶片、每一份报告中愈发厚重。
立德精研:以初心使命书写多元担当
从医数十年,刘勇的角色远不止“影像诊断医师”。他是深耕讲台的“园丁”,自2007年起担任白城医高专兼职教师,十八载风雨无阻坚守教学一线。他将临床案例融入课堂,用生动的讲解点燃学生对影像专业的热爱,为省内培养了大批影像技术骨干,两度荣获“优秀教师”称号,成为学生口中“既严又暖的引路人”。
他是潜心钻研的“学者”,立足临床需求开展学术研究,发表5篇国家级学术论文,参与2项省级科研课题,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2022年,他被聘为“白城市科技人才专家”,还担任吉林省医学会委员、白城市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用专业实力赢得业内广泛认可。
他更是危急时刻的“先锋”。疫情期间,作为市、院两级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他冲锋在前完成大量影像会诊;疫情吃紧时,仅带一名技师闭环坚守岗位半月,保障诊疗“不断线”;全民核酸检测中,他又化身志愿者维护秩序,用行动诠释“抗疫先进个人”的担当。身为党员,他三获“优秀共产党员”、两度获评“最美医师”,多次考核“优秀”,更积极投身社区科普、养老院义诊、志愿清洁等公益活动,让初心在奉献中闪光。
在黑白影像与彩色光谱交织的世界里,刘勇用数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真正的“追光者”,不仅能捕捉技术的光芒,更能传递人性的温暖。他以精准诊断为临床导航,以技术革新推动学科进步,以师者仁心培育后辈,以党员担当守护家园。值此医师节,让我们向这位用匠心点亮影像之路、用仁心守护生命之光的“影像追光者”致敬——他眼中的光芒,永远为生命而亮。(文图/王殊音 陈宝林)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