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牵挂,半生情深:致白城医高专的升本礼赞

2025-08-18 17:22:57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本网讯:清晨的朋友圈被阳光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边,一条关于白城医高专筹建吉林健康医学院的消息如晨光般骤然跳入眼帘。那一刻,握着手机的指尖竟不受控制地微微发颤,胸腔里像是有团温热的气流在翻涌——这所我倾注了11年青春的学校,终于要迎来它最璀璨的蜕变。窗外的风穿过树梢,带着熟悉的暖意拂面而来,恍惚间又将我带回了白城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那里的教室还亮着深夜备课的灯光,那里的操场还回荡着学生们爽朗的笑声,那里的每一寸草木、每一块砖瓦,都藏着我用热血与深情浇灌的岁月。离开两年多了,我曾以为时光会冲淡这份牵挂,却原来,它早已像校门前的金叶榆那样,在心底扎下了深深的根,跟着学校的每一步成长悄悄拔节。

2011年的春天,我拖着行李箱第一次踏上白城医高专的校园。彼时的校园还带着青涩的朝气,教学楼前新栽的金叶榆细细瘦瘦,却倔强地朝着天空舒展枝叶,阳光透过嫩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这所学校蓬勃的生命力。图书馆的玻璃窗在阳光下闪着清亮的光,里面坐满了埋头苦读的身影,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与远处实验室传来的轻声讨论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与书卷混合的独特气息——那是属于医学院校的专属味道,严谨中透着温暖,沉静里藏着力量。我记得第一次编辑校报小样时,反复核对每一个标点的忐忑;更记得第一次收到学生投稿时,字里行间藏不住的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校园的热爱。从那天起,我便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把并肩作战的同事当成了最亲的家人。

17242851442872820_26.png

11年的时光,足够让一棵幼苗长成遮荫的栋梁,也足够让一份热爱在岁月里沉淀成沉甸甸的事业。我至今清晰记得创办校报的那些日夜,像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没有经验,我们就抱着省内外高校的校报反复研究,在办公室里贴满剪报,对着排版样式争论到深夜;没有人手,就拉着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一起熬夜改稿,学生记者们也主动加入,带着青春的热忱跑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没有专业设备,就骑着电动车跑遍全城的印刷厂,为了一个版面的色彩校准来来回回奔波。第一期校报印出来那天,我和同事们围在办公室的长桌旁,小心翼翼地翻开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当《白城医高专》几个字在阳光下舒展开来时,眼眶突然就湿润了。那哪里是一张报纸,分明是我们对学校的一份承诺,是给全校师生搭建的精神家园,是让更多人看见这所学校光芒的窗口。

后来的日子里,校报成了学校的“发声筒”与“成长记”。从课堂改革的创新探索到临床实习的暖心故事,从校园运动会的热血瞬间到教师节里的师生情深,每一个版面都忠实地记录着学校的点滴成长。我们带着学生记者采访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听他们讲述教书育人的初心;追踪学生们在实训基地的实操训练,用文字定格他们第一次成功完成模拟手术时的喜悦;深入挖掘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把白城医高专的故事一点点写进省市乃至国家媒体的版面。3000多篇(幅)稿件,是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是3000份对教育事业的赤诚。那些发表在报刊上的文字,有的是学生们学雷锋志愿服务时的感人故事,有的是老师们带病坚持授课的敬业日常,有的是学校获批重点专业时的振奋时刻。每一个字都浸着我们的心血,也让更多人知道,这所看似平凡的专科院校里,藏着怎样蓬勃的生命力与无限可能。

17244709266697949_26.png

在白城医高专的日子,最难忘的永远是那些温暖的人和事,像散落在岁月里的星光,照亮了我整个教育之路。记得有一年冬天,我突发高烧到39度,独自躺在宿舍里昏昏沉沉,是同事王立新老师冒着风雪提着热粥敲开了我的门,守在床边给我倒水喂药,用朴实的话语轻声安慰;记得每年教师节,办公桌上总会悄悄出现学生们的手写信,字迹或许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写着“老师,您的文章让我更爱这所学校了”“老师,您的故事让我想成为更好的医学生”;更记得时任领导刘俊道与现任学校党委书记高勇在我犹豫是否坚持校报事业时,那句掷地有声的“放手去做,学校永远是你的后盾”。那些细碎的温暖,像冬日里的阳光,一点点融化了所有的疲惫与迷茫。

我们曾一起在操场上举办运动会,为奔跑的学生呐喊助威,看他们冲过终点时眼里的光;一起在实验室里见证学生们第一次成功缝合模拟伤口,分享他们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自豪;一起在会议室里为了学校的发展规划争得面红耳赤,转头又笑着围坐在一起吃盒饭,畅谈对未来的期许。那里的老师,个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最珍贵的知识与医德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那里的领导,既有高瞻远瞩的规划,又有脚踏实地的担当,把每一个师生的需求都放在心上;那里的学生,善良、刻苦、有担当,他们在解剖室里认真记笔记的模样,在志愿服务时耐心帮扶的身影,在技能大赛上沉着应战的姿态,都是这所学校最亮的底色。

2023年5月,我带着万般不舍悄悄离开了学校。离开前,我特意绕着校园走了一圈,像是要把这里的一切都刻进记忆里。曾经细细瘦瘦的金叶榆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浓密的树荫能遮住大半个操场,风吹过树叶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图书馆里添置了崭新的书架,坐满了更年轻的面孔,他们低头苦读的模样,与多年前的场景重叠在一起;校报编辑部的灯光依然亮到很晚,只是换了一批年轻的老师在坚守,那抹熟悉的光亮,让我莫名地安心。我不敢回头,怕眼泪掉下来,怕这一转身,就辜负了那份沉甸甸的情谊。

17254754574922762_26.png

这两年多里,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总会不由自主地刷学校的公众号。看到新的教学楼、实训楼在新校区拔地而起,心里会泛起由衷的喜悦;看到学生们在全国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会激动地转发朋友圈为他们喝彩;看到老师们又拿到了教学成果奖,会默默为这些老同事鼓掌。每一次看到学校的进步,心里就像揣了块暖玉,又热又甜。我知道,这所我深爱的学校,从来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它一直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坚定奔跑。

当“吉林健康医学院筹建进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阶段”“正式纳入吉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的消息传来时,积压在心底的情感终于像决堤的河流般汹涌而出。从白城医高专到吉林健康医学院,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变迁,更是一代代“白城医专人”用汗水、智慧与坚守铺就的成长之路。2022年获批筹建时的欣喜还在耳畔回响,转眼间,筹建工作就进入了关键的风险评估阶段。这背后,是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的精益求精,是多少学生在实验室里的不懈探索,是多少领导在规划蓝图时的殚精竭虑,更是所有关心这所学校的人共同的期盼与守望。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曾经在操场上奔跑的学生,将来可以走进更广阔的学术殿堂,在医学领域绽放更耀眼的光芒;那些在讲台上默默耕耘的老师,将来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才华,培育出更多救死扶伤的栋梁;那些在校园里悄然生长的草木,将来会在“吉林健康医学院”的招牌下,迎接一批又一批怀揣医学梦想的年轻人。

有人说,离开一座城,是因为那里有放不下的人;牵挂一所学校,是因为那里有过最炽热的青春。对白城医高专,我既有“汗洒热血”的豪情,更有“依依不舍”的柔情。这里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是我收获温暖与力量的港湾,是我无论走多远都深深眷恋的“娘家”。如今,它即将迎来华丽的转身,就像看着自己亲手哺育的孩子即将展翅高飞,激动之外,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骄傲与祝福。

17255920191028141_26.png

校门前的金叶榆还在白城的风里自在生长,校报的油墨香还在记忆里轻轻飘荡,那些一起熬夜改稿的夜晚,那些共同分享喜悦的瞬间,那些刻在时光里的深情厚谊,都将成为这所学校升本路上最珍贵的注脚。亲爱的白城医高专,不,我该叫你未来的吉林健康医学院了,请带着我们所有“白城医专人”的期盼与祝福,继续在医学教育的路上闪闪发光。而我,会永远站在你看得见的地方,为你鼓掌,为你骄傲,盼你早日梦想成真,盼你前程似锦,繁花满途。陈宝林

17261006135639019_26.png

陈宝林蒙古族,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喜欢新闻摄影和文学创作,40多年如一日,勤奋笔耕。在国家和省、市、县报刊和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稿件5000余篇。先后被吉林省计生委和省人事厅记三等功,被通榆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两次。连续三年在“中华大地之光”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第二、三等奖。被中国农民报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宣传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上报信息先进个人。被吉林省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校报资深编辑,吉林省高校优秀新闻工作者。被吉林日报授予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优秀通讯员,荣获《吉林日报》终身荣誉奖。被白城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被省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宣传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8年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参加国庆观礼,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国家领导人接见。(文图/陈宝林)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