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通榆县这片浸润着淳朴与热忱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爱心的广度,用行动诠释奉献的深度,而叶长青,便是这群体中最耀眼的那束光。他如同一颗扎根大地的星辰,将温暖与力量播撒在通榆的每一寸土壤,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志愿之星”的动人篇章。
通榆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公益版图里,“爱心餐”是最温暖的注脚。每周六的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叶长青的身影早已出现在忙碌的队伍中。多年来,他和志愿者们为环卫工人、特困户、残疾患者送去热乎饭菜,风雨无阻的坚持,让这份爱心成了通榆大地上永不落幕的约定。在他们的带动下,志愿者队伍像滚雪球般壮大:采购的伙伴化身“生活管家”,在市场里精挑细选,把每一分善款都花在刀刃上;配送的志愿者驾着车辆穿梭街巷,如同流动的暖流,将热饭热菜准时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与受助者交流的伙伴则用微笑与倾听搭建心桥,让每份餐食都裹着“家人般的关怀”。叶长青说:“爱心不是独舞,是一群人的合唱。”在他的引领下,这份合唱在通榆的晨光中愈发嘹亮。
在通榆的城乡之间,常能看到叶长青骑着自行车,背着照相机穿梭的身影。车后座还绑着小梯子,他是城乡舞蹈队的义务“专属摄影师”。清晨的广场上,大妈们舞动的绸带在他镜头下划出绚丽弧线;傍晚的村头空地上,乡亲们合唱的笑脸被他定格成永恒。十年间,他义务拍摄近万张照片,每一张都藏着百姓的幸福瞬间。这些照片里,有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有文化活动的欢声笑语,更有通榆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少作品被《白城日报》和《吉林日报》等媒体选用,让通榆的乡村文化活力走出县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叶长青说:“镜头会说话,它能把咱通榆人的好日子讲给更多人听。”
他还被聘为社区文化志愿宣传员,他的“文化版图”进一步扩大。他帮助社区策划社区文化节,带着志愿者们把广场舞大赛、书画展览办进了村屯社区。在他的推动下,通榆的文化生活像春天的花儿般次第绽放:大爷大妈们有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孩子们多了接触艺术的机会,邻里间的距离在欢声笑语中越来越近。社区书记说:“叶大哥就像个‘文化磁铁’,有他在,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特别高,社区的凝聚力都强了不少。”
从爱心餐的烟火气,到城乡的拍摄行动力,从文化宣传的镜头语言,到社区服务的贴心细致,叶长青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志愿精神”的真谛。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让“奉献”二字有了最生动的注脚;他没有豪言壮语的宣言,却用脚步与镜头,让“温暖”二字在通榆大地落地生根。
如今的通榆,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叶长青而加入志愿队伍,爱心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发芽生长。叶长青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志愿之路,也温暖了通榆的四季。他用热爱与坚守证明:平凡的人,也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微小的光,汇聚起来便能照亮整个大地。这就是叶长青,通榆大地上最闪亮的志愿之星,用一生的热忱,为这片土地谱写着最动人的奉献之歌。(文图/陈宝林)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