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个地方的民生保障情况,关键看这里弱势群体保障工作是否存在短板弱项,只有他们的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才能说民生工作取得了成效。自2021年通榆县迎新街道推出“主动访、问需求、建详档、解难题”基层治理模式以来,一直把服务好、保障好辖区鳏寡孤独群众的民生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一清”“二到”“三不做”工作法,用“实打实心贴心”的服务,让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幸福感拉满。
——主动访、建详档,兜清底数让保障更有操作性。关爱保障弱势群体的核心密码,在于精准掌握该群体的基础信息。“一清”即通过主动访,逐一入户采集基础信息,兜清底数为老人建档立卡,图表式展示社区独居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群体分布情况和生存状态,实现高效检索、精准服务,为日常管理和应急避险工作提供便利。
富强社区张书记对本辖区鳏寡孤独家庭情况了然于胸,对每一人的现实需求如数家珍,社区工作人员都称她是移动的“数据库”。今天该是为独居高龄老人马奶奶家打扫卫生的时间,准备好工具后,张书记随即又拨通老人的电话问家里缺了什么必需品顺便帮助代购过去。”几小时过后,坐在窗明几净家里的马奶奶望着代购的生活必需品,满脸洋溢着幸福微笑。
——问需求、解难题,“二到”服务让保障更具实效性。“二到”即一是有求必到,二是服务周到。晚上8点,外边大雨滂沱,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让网格员小郑迅速接起电话,原来是自己网格的独居高龄老人刘奶奶打来的求助电话,白天由社区人员帮助垒的挡水坝被冲开,雨水倒灌进屋了。小郑马上与社区领导联系后,第一时间向刘阿姨家赶去。社区工作人员带上抽水设备也即刻赶到,一边抽水一边加固防水坝,经过2个多小时的忙碌,刘奶奶家的险情排除了。迎新街道各社区在应对极端天气时对居住在危房里的鳏寡孤独老人进行一对一包保,并做好应急预案,做到有求必到,充分保障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街道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多跑下去,让老人“零”跑路居家解决问题,实现由“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前瞻性消除可预见的隐患,解决孤寡独居老人日常遇到的难题200余件。“大娘,我又来看您了,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有事记得联系我,随叫随到!”“大爷,下个月您就年满80了,我告诉您需要准备什么材料,避免多跑路啊。”来到独居老人尹奶奶家中,网格员小郭仔细检查了老人家里燃气使用情况,提醒老人在冬季要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
——“实打实、心贴心”,“三不做”原则让保障更具延续性。”三不做”即一是要实打实的做到雪中送炭,摆拍式形式主义的不做;二是关爱老人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阵风式的不做;三是关爱老人用心用情,没有温度的不做。高龄老人王爷爷感触最深的是:“几年来负责自己那片儿的委主任换了好几个,可无论换成谁,对自己的关心照顾却没有变”;空巢老人吴奶奶逢人便说:“社区的那帮孩子每月定时到我家帮我干这买那的,5年来从没间断过,我心里很感激”;失独老人赵爷爷说自己现在一点不孤独,社区五月节送粽子,八月节买月饼,过年时更是帮自己贴春联,粘福字,还时常陪自己唠家常,跟亲人一样。
2023年入职的社区专干小张上岗的第一天便参加了一次关爱老年人活动,现在,自己已和一户失独老人进行结对给予帮扶。正如小张所说:“主动访、问需求、建详档、解难题”基层治理模式太符合实际了,特别对鳏寡孤独老人的基础民生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迎新街道全体工作人员的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精神传承,更成为街道的文化符号,引领街道民生工作稳步前行。” 王海春 陈宝林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