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力军: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四自”小组的担当与作为

2025-08-27 12:20:45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本网讯:在广袤的通榆大地上,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生机,正朝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稳步迈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有一支充满活力与担当的青年队伍,他们就是包拉温都乡的“四自”小组。这 4 个小组、85 名热血青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省关工委的精心培育和乡、村两级关工委的悉心指导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华章。

甘当生态宜居“志愿者”,守护乡野绿水青山

12242817071089619_25.jpg

包拉温都乡拥有 7000 多公顷广袤的草原与 2500 多公顷郁郁葱葱的林地,这片生态瑰宝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也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珍贵财富。然而,守护这份绿色并非易事,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而“四自”小组的青年们,毫不犹豫地率先站了出来。

31 名青年主动请缨,成为保护草原与林地的“志愿者”。他们放弃了自己的闲暇时光,将守护家乡的生态环境当作自己的使命。定期开展义务巡逻,他们的脚步踏遍了乡野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炎炎烈日下,还是寒风凛冽中,都能看到他们坚定的身影。一旦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他们便第一时间上前制止,耐心开展批评教育,引导违规者认识错误、主动改正。在他们的努力下,仅今年年初至 6 月,就成功处理了 2 起破坏环境事件,用坚守筑牢了生态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为家乡的绿水青山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青年志愿者们的行动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还将环保行动延伸到村屯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头清扫村屯垃圾,无论是主干道的落叶杂物,还是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村民们树立了榜样。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如今,整个乡的生态环境愈发整洁优美,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环绕,宜居乡村如画”的美好愿景,让乡村在生态宜居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甘当产业兴旺“排头兵”,引领群众抱团致富

12244432694123379_25.jpg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这句简单而深刻的话语,“四自”小组的青年们铭记于心,并付诸行动。他们深知,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让村民们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他们充分发挥“抱团”优势,将科技知识作为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积极应用于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十几年来,“四自”小组的青年们在生产实践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从良种选育到科学养殖,从田间管理到农产品加工,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科技元素。他们不怕失败,敢于挑战传统,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四自”小组成员的收入水平节节攀升,平均收入达到普通村民的 2 至 5 倍。如今,在包拉温都乡的农业、牧业、林业、副业等各个产业领域,“四自”小组的青年们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然而,他们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深知,个人的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只有带领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因此,他们毫无保留地向周边村民分享技术经验,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他们举办经验交流会,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科学种植、养殖的道路,为全乡产业兴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乡村在产业兴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甘当乡风文明“传播者”,绘就乡村文化新图景

12250003015794718_25.jpg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发展的精神支柱。而“四自”小组的青年们,正是乡风文明的积极传播者。他们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文明新风传播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体育领域,各村“四自”小组组建的篮球队,每年都会积极参与全乡举办的“村 BA”篮球比赛。赛场上,队员们奋勇拼搏、团结协作,不仅展现了青年的活力与风采,更增进了各村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他们用汗水和拼搏诠释着体育精神,让全民健身的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文化传承与宣传方面,“四自”小组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关工委依托各村“四自”小组的文艺骨干,组建了一支 12 人的文艺宣传队。在“五老”人员、省非遗文化传承人梁海清的带领下,宣传队精心排练了 15 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杏花节期间、节假日里,文艺宣传队的身影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为村民群众和青少年送上精彩的演出。其中,蒙古族舞蹈《彩虹》以其优美的舞姿、浓郁的民族特色,深深印在人们心中,成为传播乡风文明的经典之作。他们用艺术的形式,传承着民族文化,弘扬着时代精神,让文明新风在乡村处处开花结果,绘就了一幅乡村文化新图景。

甘当乡村治理先锋,筑牢乡村和谐稳定基石

12251332697464493_25.jpg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乡村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乡村治理的道路上,“四自”小组的青年们同样冲锋在前,成为推动乡村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乡关工委的“报吧”是青年们学习的乐园,他们经常来到这里学习普法知识与科技知识。“五老”志愿者则耐心辅导,让青年们在法律与科技领域逐渐成为“明白人”。他们深知,只有自己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为乡村治理贡献力量。

在生产生活中,“四自”小组的青年们充分发挥所学,积极为村民提供服务。每年从备耕、春耕到田间管理,从农牧业管理到日常生活,他们为村民提供的科技服务多达几百次。今年年初至 5 月中旬,仅科技咨询和服务就达 212 人次,用专业知识解决了村民的实际难题。在普法工作中,青年们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五老”辅导员的指导下,每年为村民群众辅导普法知识上百次。他们还主动走家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18 起。

“四自”小组青年们的努力,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法制意识,更推动了全村各族村民的民主化进程。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乡村、平安乡村贡献了重要力量。如今的包拉温都乡,邻里和睦、秩序井然,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让乡村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稳步前行。

从生态守护到产业引领,从文明传播到乡村治理,包拉温都乡“四自”小组的青年农牧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发光发热。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乡村振兴主力军。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包拉温都乡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未来必将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些青年生力军的带领下,包拉温都乡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为全国人民展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文图/孙国军  张连恕  张树森)

[编辑:雪儿]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