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团队发表了山西太谷县塔寺摩崖造像的调查简报。简报显示,本次调查新发现3个崖面的造像和包括3处北齐武平七年(576年)纪年在内的21处题记。
这是该团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简报由秦艳兰博士、王炜副教授执笔。
塔寺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庞庄村庞庄水库东岸。此处造像在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已经发现,当时记录共1窟、线刻佛61尊等,保存有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的题记。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相关记录进一步详细,共登记376龛。
这处摩崖造像虽然规模不大,但题记中的太和十六年(492年)纪年是目前所知山西省除云冈石窟以外最早的窟龛纪年,因此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长期关注。但因为摩崖造像位于庞庄水库范围内,水位较高时难以调查,所以系统的调查一直未能进行。
本世纪初,日本著名佛教史研究者、龙谷大学佐藤智水教授带领学生两次前往塔寺摩崖造像,终于利用水库水位下降的机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并发表了相关论文。但他们的研究侧重铭文,对窟龛、造像等方面的信息关注相对较少,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石窟考古调查报告。
2023年7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团队获悉摩崖造像再次露出水面,立刻组队开展调查。调查队不仅核对和复查了以往研究中提及的造像和题记,而且新发现3个崖面的造像和包括3处北齐武平七年(576年)纪年在内的21处题记。
通过细致的调查,调查队著录的文字较佐藤教授等人增加了1000余字,为研究周边地区的佛教传播、文化交流及道路交通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
此外,调查队还对摩崖造像附近的砖瓦残块和青砖铺砌遗迹等进行了调查,完成了一次完整意义上的石窟考古调查。
此次调查的成果,不仅是目前关于塔寺摩崖造像最系统、最全面的调查成果,而且在造像的特征及年代、“云冈模式”南传的例证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探讨,是山西石窟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