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鸡舍里的“未来农场” ——看玉林福绵区如何用科技重塑养鸡业

2025-06-23 17:43:31    来源:广西日报    

17451127566449173_30.jpg

在“智能鸡舍”里,智能养殖机器人与饲养员联合巡检,实时监测鸡舍的各项养殖指标。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王克础/摄

17454118189934711_30.jpg

美丽的养殖基地。

清晨6时,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玉林市福绵区,参皇集团三黄鸡养殖基地的“智能鸡宿舍”已是一片繁忙。10层楼高的现代化鸡舍内,自动喂料机精准投喂,巡检机器人穿梭其间,实时监测着每只鸡的健康状况。而在不远处的农贝贝农牧公司,满载有机肥的运输车正驶向周边的果园,开启新一天的生态循环之旅。

从机器人养鸡到智能系统分蛋,玉林福绵区的现代养鸡业正奏响一曲科技、生态、产业融合的“三重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1 现场直击

智能鸡舍里的“科技秀”

6月11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参皇养殖集团公司凤鸣八桂三黄鸡养殖基地,6幢10层高“智能鸡宿舍”特别显眼,大公鸡“喔喔喔”地叫个不停,声音高亢响亮,响彻天空。

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鸣”,而大楼里的公鸡却是昼夜叫个不停。

“这是特种公鸡,1只公鸡可以配50个母鸡,效率很高。”参皇养殖集团凤鸣八桂示范区场长梁有通介绍,公母配比之所以达到这么高,是因为采取了人工授精,如果是自然交配,1只公鸡只能配8—15只。

另外,人工授精可以突破体型差异限制,便于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控,减少自然交配传播疾病。

经过层层消毒处理后,记者进入鸡楼一探究竟,一只只大公鸡昂首挺胸,鸡笼里的大母鸡也时不时地探出头来。

“智能鸡舍”里灯火通明,科技补光,光照充足有利于种鸡产蛋。一排排鸡笼架排列有序、干净整洁。随着自动喂料机投喂饲料,成千上万只鸡争相觅食。

现代化的生产线“一键启动”,实现供水、换气、调温、照明、清粪一体自动化作业,养殖工人熟练地操作着设备。

智能养殖机器人按指令,对每一排鸡笼里的母鸡进行可视化巡检,获取的数据上传到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包括鸡舍各个位置的温度、湿度、光照、气味等环境数据。

在这里,饲养员可随时随地掌握鸡舍内动态,实现数智化养鸡,大大提高了养殖场生产效率。

“以前养鸡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梁有通指着监控大屏介绍,每只鸡的日龄、体重、进食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AI算法,系统还能预测鸡群的生长趋势,自动调整饲料配方和环境参数,“我们通过构建以农业AI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无缝对接机器人、设备等现有畜禽养殖系统,形成了强大的养殖监测和分析工具,协助养殖场进行生产管理,有效提升了养殖场的生产效益。”梁有通说。

转道几公里外的广西农贝贝农牧公司蛋鸡养殖车间,记者看到,一枚枚鸡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清洗、分级、喷码等工序。技术员小黄拿起一枚鸡蛋,用手机扫描蛋壳上的二维码,立刻显示出母鸡的养殖履历和饲料配方。

农贝贝农牧公司项目总监黄俊宇说:“从鸡舍到餐桌,全程可追溯,消费者吃得放心,我们也卖得安心。”

“农贝贝农牧公司日产5万斤鸡蛋,年产9000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玉林市福绵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霍剑补充介绍。

2 智能种养

生态循环的“绿色财富”

在农贝贝的有机肥生产车间,发酵池内鸡粪与秸秆混合,经过微生物发酵,变成富含有机质的肥料,直供周边种植基地,形成‘鸡粪—有机肥—富硒农产品’的生态闭环。黄俊宇算了一笔账:“每天处理150吨鸡粪,年产有机肥3.5万吨,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

参皇集团则将生态循环理念延伸到种植业。在集团旗下的柑橘园,工人正在调试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我们用鸡粪生产的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果品品质。”梁有通指着满园挂果的柑橘树说。

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突破?

梁有通介绍,他们自主研发了智慧养殖系统,实现了从“人养鸡”到“云养鸡”的转变。通过AI算法,系统能预测鸡群的生长趋势,自动调整饲料配方和环境参数。

“我们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从鸡苗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通过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查看母鸡的养殖履历和饲料配方。”黄俊宇说。

科技创新,还在生态循环方面找到了突破。

如今,参皇养殖集团公司通过“云养鸡”,人均饲养量由5500羽鸡提升到8000羽以上,劳动成本降低50%以上,养殖生产自动化率达95%以上。

农贝贝公司目前建造有4栋智能鸡舍和1栋运营中心,最高每栋10万羽。农贝贝蛋鸡自动化智能养殖生态示范区项目,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民发展蛋鸡养殖的积极性,促进当地农民发展规模化、规范化蛋鸡养殖,升级当地农业产业化结构,形成完整的绿色种养生态循环系统。

该公司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鸡蛋分级系统,每小时6万枚鸡蛋闯过12道智能关卡,瑕疵蛋淘汰率99%。

另外,农贝贝公司斥巨资引入的“木鸡郎”机器人系统,实现了养殖流程全自动化,不仅能自动监测温度、光照、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还完成喂料、清粪等脏累工作,将人均管理能力提升32倍。该智能化平台2024年入选全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优秀案例。

在鸡蛋分拣车间,全产业链智能化高潮呈现:荷兰进口的中央集蛋分选系统如一条银色巨龙吞吐鸡蛋。

“每枚蛋要闯过12道智能关卡。”技术员介绍,系统能精准识别双黄蛋、初生蛋,按克重分为5个等级,剔除裂纹蛋、血斑蛋。分选线末端,达到可生食标准的富硒鸡蛋身着“油膜防护衣”入托装箱,全程人工参与不足5%。

3 产业融合

从单一养殖到全产业链布局

福绵区养鸡产业的智能化实践,正在裂变为区域富硒产业集群。农贝贝与参皇集团共建的国家级富硒优质鸡产业基地,已形成了福绵、贺州、岑溪三大养殖版块,占地3000余亩,蛋鸡存栏60万羽,年产富硒鲜蛋逾7000吨,三黄鸡年出栏量突破1000万羽。形成了集生态养殖、食品深加工、有机肥生产、食材生鲜配送等业态的品牌战略标准生产管理体系,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在农贝贝的冷链配送中心,工人们正在将新鲜鸡蛋装箱,准备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可生食富硒蛋”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全程冷链保障24小时新鲜直达,价格较普通鸡蛋高出30%,成为高端商超抢手货。”黄俊宇介绍,通过整合养殖、加工、物流等环节,农贝贝已形成从“鸡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该公司正在加快建设一条年屠宰鸡5500万羽、鸭3000万羽,年加工肉类产品1万吨、加工鸡蛋1万吨的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预计年产值达8.5亿元,年利税约1600万元,可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参皇集团智能化种鸡孵化车间,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极大地提升了传统孵化过程的效率、精度和生物安全性。智能化种鸡孵化场通过中央大脑(AI+控制系统)智能决策,实现了孵化过程的最大效率、最高质量和最佳可控性。

每一批孵化好的鸡苖,公司就按订单派送到当地周边农户以及全国各地。

参皇集团则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万多户农户共同致富。在福绵区新安村,养殖大户陈德全一边忙着给树林下鸡群投食,一边介绍说,“参皇公司不仅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还帮我们对接销售渠道,今年预计增收10万元”。

霍剑打趣说,在高楼大厦里生活的种鸡走现代化都市生活路线,而在林下成长的鸡群(肉鸡)则是过着乡村田园风光生活。

夜幕降临,参皇集团的智能鸡舍亮起蓝色补光灯,巡检机器人仍在忙碌工作。而在农贝贝的有机肥车间,发酵池内升腾的热气预示着新一轮的生态循环即将开始。(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王克础 实习生 廖添锐 通讯员 庞飞勇)

[编辑:杜利勇 张能改]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