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2日上午,晋中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继阳就晋中市专职矿山救援队伍建设进行新闻发布并答记者问。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救援队伍和救援能力直接决定着灾害事故的响应速度、处置效率和受灾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工作,目前,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灵石、昔阳驻县小队已正式挂牌运行。
晋中市作为山西煤炭资源核心产区,辖内8个产煤县分布密集,部分矿井瓦斯突出、透水等灾害复杂,事故风险较高。近年来,随着晋中市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矿山事故灾难救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增大。晋中市应急救援大队是晋中范围内唯一的市属专职矿山救援队伍,大队下设三个中队,分别驻扎榆次、和顺、介休三地,实现了对驻地煤矿企业开展抢险救援的目标,但在快速高效辐射覆盖其他产煤县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其他县域企业自建队伍能力薄弱,难以满足“黄金救援”需求,严重影响救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破解这一难题,晋中市委、市政府以“大应急、大救援”体系建设为统领,创新推行“队企共建”模式,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企业协同,系统性推进专职矿山救援队建设。
市应急救援大队将准军事化管理体系植入小队,制定《队员考核细则》、《装备维护规范》等20余项制度。同时,建立“双向反馈”机制,每月向企业出具考勤与奖惩报告,企业可参与队伍建设评估,形成“管理规范、沟通高效”的协作生态。
依托市应急救援大队的专业优势,各小队队员可参与全市统一的跨区域演练、专家授课,共享无人机侦察、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装备。今年4月,在晋中市榆次区开展的跨区域演练中,小队队员熟练操作液压破拆工具、正压式氧气呼吸器等装备,展现出“新兵”不新的专业素养。
各小队在日常备勤中,与企业安全部门建立24 小时联动机制,定期联合开展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将事故预防端口前移。
据了解,去年12月,灵石县率先成立全市首支政企共建救援小队,今年1月,昔阳小队成立,44名队员通过矿山救护规程、装备操作等专项培训,正常值班备勤。截至目前,灵石、昔阳小队已完成各类演练20余次,参与企业安全技术服务30余人次,节约财政投入60% 以上,企业通过共享市应急救援大队资源,单个煤矿年均应急成本下降40%。
计划今年底前完成平遥、寿阳2个产煤县救援小队值班备勤,形成“市级统筹、县域响应、企业协同”的三级救援网络,覆盖全市所有高瓦斯、冲击地压重点矿区。未来计划将专职队伍服务范围扩展至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形成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针对中国城乡发展网记者提问的灵石、昔阳驻县小队已正式挂牌运行,组建的驻县小队是如何运行管理的?
晋中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继阳说,他们驻县救援小队的运行模式。总的来说,就是实现了“政府专业主导+企业力量支撑”的高效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管、资源共享”的新路子。说白了就三句话:人是企业的,管理是专业的,保障是双方的。
具体为:1.人员“企业出、专业管”:队员全是煤矿一线抽调的骨干,人事工资还在原单位,但训练考核由市应急救援大队统一负责,保证专业性。
2.装备“企业买、政府配”:企业负责硬件投入,政府开放训练基地、共享高端装备,派骨干下去带训,实现优势互补。
3.响应“平时防、战时联”:各小队驻扎在县域中心,30分钟辖区矿井全覆盖。平时与企业联动排查隐患,战时统一调度,还能跨区域支援,形成了高效的救援合力。
这个模式既不用增加编制,又盘活了企业资源,实现了政府专业优势和企业人员优势的强强联合!(杜利勇 侯美蓉)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