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行动”“救在古城”志愿者郭玉良给岳占香老人分享手机里新鲜事儿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区古城社区成立于2003年10月,辖区总面积约197万平方米,下辖35个小区,常住人口2468户、5967人。社区依托昭馀古城千年历史文脉,融合晋商精神、民俗传承与市井文化基因,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构建“三有阵地”培根、“两堂八坊”筑基、“古城云集”塑魂的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古城云集"治理品牌。先后荣获"晋中市文明社区""晋中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2024年晋中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等荣誉称号。
窗帘行动,定期上门为老年人体检,测血压,测血糖,送温暖
一、"三有阵地"培根,“搭台架梯”夯实底盘
(一)阵地建设有深度
以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串联渠家大院、晋商老街、丹枫阁研学基地、法院教育基地等12处古城特色场所,形成"历史文化+红色教育+法治实践"的志愿服务阵地集成线路,实现阵地资源的有机整合与深度开发。
(二)阵地服务有温度
构建志愿者全周期管理体系,创新"志愿+N"孵化模式,打造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已成功孵化12个社区自治组织,形成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表彰"闭环机制,累计服务时长达2.8万小时,双向联动提升阵地服务效能。
(三)阵地辐射有广度
整合驻区单位、大党委、商圈商家、山西医科大学等多元资源,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收集居民诉求,2024年以来精准对接未成年人保护、文化惠民、新就业群体服务等需求52项,驻区单位、大党委、商家及社会组织认领项目24个,推动居民需求、小区治理、资源整合、志愿服务"四个结合",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实践平台,形成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推动志愿服务从“零散化”向“精准化”转型。
古城管家穆瑞东和银河壹号小区工程负责人签订协议
二、“两堂八坊”筑基,“多元参与”亮点出圈
以“创新+实践”模式,依托“两堂八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堂”的公益讲座沾着古城烟火气,“法润堂”公益律师为居民答疑解惑,“议事坊”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着办,“古有六尺巷,今有共享墙”的协商案例登上了“山西政协报”;“心灵坊”让居民也用上了房树人、欧卡牌和沙盘疗愈;“乡贤坊”里的“古城管家”,发挥“熟人”优势,调解邻里矛盾80余件;“公益坊”“志愿青春·益祁来”累计为5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童伴坊”的“古城小导游”“古风公益市集”“古城小小志”,常态化活动覆盖社区青少年1900余人次,服务困境青少年400余人;“为老坊”的八段锦和交谊舞课深受老年朋友的喜欢,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认可度和参与度;红十字会的“窗帘行动”项目落地古城,形成“老人帮助老人,邻居关护邻居”的和谐氛围;社区医生为空巢留守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查,志愿者常态化上门探访空巢孤寡老人,“多元参与”助推古城志愿服务“亮点出圈”。
古城社区的核心亮点“党建红”+“志愿红”
三、“N个项目”塑魂,“古城云集”品牌赋能
社区将自主设计和引进项目相结合,“青春小网兜”带着山西医科大学的志愿者们进楼入户,空巢独居老人也能享受医科大的专业服务;"小板凳红色课堂" 联合法院志愿者,在大德兴饭店旧址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融”享服务,银行志愿者走进街巷为居民讲解防诈骗宣讲;妇联带着巾帼志愿者们维护妇女权益,“情暖半边天”让困境妇女找到了娘家人;“贴新服务”点亮了新就业群体的微心愿;“商圈联盟”让古城商家化身为爱心商家,反哺困难居民;“融”为一体,大党委融媒体包联老旧小区,让居民有了迅捷的发声渠道;“古城童伴坊”引来了国家级“伙伴计划”项目和省级“爱心妈妈”项目落地古城,为“古城云集”志愿服务品牌塑魂赋能。
古城社区老年大学校长 张丽华精心承办古城党员政治生日会
四、“文化浸润”架桥,“古城记忆”活态传承
深挖昭馀古城文化内涵,将志愿服务与非遗保护、历史传承深度融合。设计“古城云集.古韵餘辉”古城历史建筑档案志愿服务项目,把古城的每一座院落、每一个古建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留存;84岁高龄“古城管家宣讲员”许老师,带领来祁的游客深度探访古城,讲解古城民俗故事、生动传说、红色遗址,年接待量超80余人次;开设“非遗工坊志愿服务”,邀请剪纸、秧歌、太极拳、蜡染、泥塑等非遗传承人开设公益课堂,组织青少年、居民和志愿者参与传统技艺传承与推广,开展非遗课堂10场,覆盖200余人次;在寒暑假和传统节日,开展阅读沙龙、欢乐跑、民俗体验等活动,让千年古城文化在志愿服务中焕发新生。
古城社区实习社工史锦奇,为孩子们开发童伴坊课件
五、“青春聚力”添彩,“活力治理”薪火相传
聚焦青少年群体构建志愿服务培育体系,打造“古城少年行”成长计划。联合辖区中小学开设“小小志愿者”实践课堂,通过古城文化研学、小小网格员体验、环保公益行动、古城公益市集等项目,培育青少年志愿者队伍6支,累计开展“古城环保小卫士”“古城网格员体验”“古城小小讲解员”“古城公益市集”等活动28场,参与学生超1200人次。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与祁县第二中学、祁县第四中学、祁县第二小学、祁县第三小学合作开展“最美志愿服务学校”“最美志愿服务班级”评选,将志愿服务纳入共建范畴,推动300余名中学生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2025年暑期推出“古城创客营”,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发非遗课件、设计文旅志愿服务路线,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智慧与创新动能。
古城社区志愿者 刘嘉和陪伴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六、“辐射带动”提质,“全域联动”共绘新篇
社区以“古城云集”品牌为纽带,推动志愿服务向周边区域延伸。在团县委的支持下,搭建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N亲情陪伴模式,开展爱心帮扶、亲情陪伴、助学支持、心理支持、活动赋能,保障志愿者和孩子们一周一沟通,一月一探望,假期有陪伴,特困有助力,心愿有人圆,组织孩子们走进古城,开展“阳光公益行”活动16场、阳光成长营1场;建立“志愿联盟”,联合环保局、政法委、文旅局等共享阵地资源与项目经验,开展“卫生古城联创”“生态环保进学校”等行动,累计清理背街小巷30余条,整治飞线充电问题21处,开展专题讲座和环保活动13场。“新时代对话老古城”的相关经验被《中国精神文明报》刊登,成为基层治理的“活样本”。
从“三有阵地”筑牢根基,到“两堂八坊”激活细胞,再到“品牌辐射”赋能全域,祁县城区古城社区用“党建红”点亮“志愿红”,以多维创新勾勒出基层治理的立体图景,让千年古城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的生机。未来,社区将继续以“人”为核心,以“文”为灵魂,以“治”为路径,构建“五维治理”(党建引领、文化铸魂、项目赋能、青春聚力、辐射带动)框架,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同频共振,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的治理浪潮中,既留住历史韵味,又焕发蓬勃生机,为新时代社区治理书写更鲜活的“祁县答卷”。
孩子们入户走访、小小网格员角色体验
事例一:古城清晨的暖光
“窗帘行动”“救在古城”志愿者——郭玉良
八月的晨曦刚漫过屋檐,暑气已悄悄缠上古城的青砖灰瓦。祁县古城城隍庙街的四合院里,郭玉良的身影早醒在晨光里。五点起身,扫净院角的落叶,给阶前的花草浇上晨露,再打一套舒展的八段锦,招式间带起的风,恰好吹散额角的薄汗。时针指向七点时,他准时出门,脚步熟稔地拐进隔壁巷弄——那里住着83岁的岳占香,一场关于窗帘的温暖约定,正等着他赴约。
作为古城社区的“古城管家”,郭玉良是“窗帘行动”里最贴心的一环。自从加入“救”在古城志愿服务队,他和网格员组成“二对一”搭档,就近结对了独居的岳老太太。这约定说起来简单:“早看窗帘晚看灯”,可藏在细节里的牵挂,却比时钟更准时。
还没走到门口,岳占香的笑声已像串铃般飘出来。掀开门上的竹帘,只见老太太手里捏着片简易剃须刀片,给街坊张婶修剪头发。刀片在发间灵活游走,鬓角修得整整齐齐,不过半小时,张婶对着小镜子直乐:“还是香子手艺地道!理发店的剪刀哪有这熨帖劲儿。”
岳占香这辈子活得像株韧竹。早年经历两次婚姻,中年丧夫,五个子女里两个先她而去,剩下的三个虽孝顺,却都远在外地。可她从没把日子过成苦情戏,凭着一双巧手和热心肠,成了巷子里的“活宝”——谁家缝补缺个人手,她准端着针线筐上门;哪家孩子没人看,她就搬个小板凳守在门口。如今住的公房租金低廉,左邻右舍的热乎气,早把晚年填得满满当当。
郭玉良懂这份要强背后的不易。除了每日查看窗帘,他总记着给老人代买些油盐酱醋,闲时搬个板凳陪她唠唠巷里的新鲜事。月底一到,他准时联系社区医生上门体检,又约着爱心理发店的师傅来给老人修剪头发。被“窗帘行动”暖着的岳占香,也总把这份热乎气传下去:帮邻居剪剪头发,给年轻人看看孩子,古城的晨光里,她的身影和郭玉良的脚步交叠在一起,把细碎的温暖织成了网。
风过竹帘,岳占香抬头看见郭玉良,笑着扬了扬手里的刀片:“刚说你呢,这就来了!”晨光落在两人脸上,像层薄薄的金纱,把“窗帘约定”照得透亮。
夏令营研学,红色课堂“重走长征路”
事例二:古有六尺巷,今有共享墙
——“古城.议事坊”古城管家 穆瑞东
古有六尺巷,今有共享墙。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促进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祁事好商量”古城社区分平台古城议事坊内,古城管家穆瑞东和王果林代表锻压厂宿舍的全体居民为送来了锦旗。
新建的银河一号小区开工在即,相邻的锻压厂宿舍居民拦住了工程开工,并发生口角。起因是新建银河一号小区抬高地基1米多,并在靠墙处规划了绿化带草坪,导致锻压厂宿舍围墙存在渗水及墙体渗漏的安全隐患。古城管家穆瑞东、王果林第一时间向社区反应情况。在充分了解居民诉求的情况后,形成书面材料,商定协商时间。古城议事坊内,祁县城区副科级干部、包社区领导张新宇同志邀请政协委员、综治中心负责人、古城管家和银河一号工程方,面对面沟通协商,经过几轮协商后,达成共识。由工程方出资新建共享墙,并做好绿化带和围墙间的放水设施。古城管家做好老旧围墙附近临时搭建窝棚的拆除工作,并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及居民舆情问题。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程细节后,古城管家代表全体业主和工程方顺利签约。旧围墙拆除,新围墙建成,用了仅半个月的时间。
从暴力拦截到和谐签约新建“共享墙”,和张吴两家寸土必争后各让三尺的“六尺巷”何其相似。穆瑞东高兴地说:“古有六尺巷,今有共享墙,事情就得商量着办,办的和谐又合适”。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头戴蓝色帽子,身着蓝色马甲的古城管家。古城社区挖掘居民骨干,聘用古城管家,发挥熟人优势,引导居民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社区矛盾,参与社区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古城•议事坊”依托“祁事好商量”议事协商平台,构筑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灵活运用“五型协商”“六步议事”、构筑N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创新“1356N”工作法,规范议事协商程序和规则,营造“有事您说话”“有事大家知”“有事好商量”“有事大家办”,横到边、纵到底的议是协商氛围。
“古有六尺巷,今有共享墙”呈现了“谦和礼让、和谐共处”的基层治理智慧。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