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管理的实践中,如何在守护市容秩序的“刚性底线”与涵养营商环境的“柔性温度”间找到平衡点,始终是行政执法工作的核心课题。晋中市城市管理局城管执法队以榆次老城东大街为试点,创新推行“七准许三优化”支持举措,通过政策宣讲、民意征集、精准落实等举措,将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深度融合,推动这条全长0.5公里、紧邻榆次老城的街道,完成了从“冷清老街区”到“火爆商业样板街”的华丽转身——既留存了老城区独有的烟火气息,又注入了现代商业的蓬勃活力,最终成为市民争相打卡、商户安心经营的“民生街”“活力街”。
一步一景!老街解锁“国风潮”新颜值
走进如今的东大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氛围感扑面而来。街道以“国风潮”为核心,红灯笼为亮化主元素,百余户商户完成街景亮化改造,白天绿化、风车点缀街头,夜间现代灯带与红灯笼交织,呈现出“红红火火、张灯结彩”的视觉效果。
在细节打磨上,晋中城市管理局城管执法队从商户需求和市民体验出发,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转变执法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分类施策。餐饮商户外摆区域铺设隔油垫、配置垃圾筐与特色花箱,非餐饮商户则用仿真草坪地毯装饰台阶、搭配特色展柜;近百处可移动橡胶爬坡解决了马路侧石高、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2处网红打卡墙、“十二生肖”打卡窗与“怡然见晋中”墙画呼应,路面上的东大街发展时间轴更是成为“点睛之笔”。此外,4处电箱、1处斑马线及22处地面绘画被精心美化,总面积约400平米,让冰冷的基础设施变身“微型文化展”,实现“步步皆景、处处舒心”。
多元共治!破解治理难题显成效
这场老街改造,绝非城管部门的“单向管理”,而是一场凝聚多方力量的“全民参与”治理实践。而在这背后,是城管队员们不分昼夜的奔波与坚守——用脚步丈量街道,用汗水化解难题,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刻进每一项工作里。
今年4月16日,为凝聚改造共识,晋中城管西南街道分队联合宣教分队(女子分队)、街道办、村委、环卫中心等16个部门,牵头召开“百人座谈会”。会前,队员们提前一周就开始筹备:白天逐户走访12家物业公司、百余户商户,摸清经营痛点与改造诉求;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完善外摆亮化方案,确保政策解读清晰易懂。座谈会当天,发放“共建共享营商环境告知书”等材料160余份,耐心解答商户提出的“外摆范围如何界定”“亮化成本谁来承担”等问题,深入了解商户的苦难与需求,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
西南街道分队张瑞江队长始终坚信,城市管理不仅是“管”,更要“美”,主动探索“联合执法+部门联动”模式。联合大东关村委入户治理游商占道,获村民送锦旗致谢;联合环卫、市政清洗路面油污、清掏下水道,协调园林部门摆放花箱灯笼;对接东森超市施划100余个机动车停车位、300余辆容量的非机动车停车框,还为低收入经营群体协调经营空地,兼顾“商业活力”与“民生温度”。此外,“城管体验日”活动邀请商户志愿者参与市容维护,让“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落地生根。

城管工作体验日活动,规范店外经营

大学生志愿者体验城管职业,了解城市管理工作
自改造工作启动以来,他便把“办公室”搬到了东大街上——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每天都要步巡街道数圈,从一开始的方案设计到召开座谈会宣讲政策再到入户做工作、联系社会各方力量,他始终以“规范执法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为重心”,带领西南街道分队稳步开展各项工作,队员安少云、郭晓鑫挨家入户耐心、细致地与商户沟通,传递文明执法理念,赢得周边商户群众好评,东大街商户、游商多次送来了锦旗发自内心地表达感谢。

召开 “百人座谈会”,了解商户需求
在此次东大街打造的过程中,宣教分队(女子分队)联合西南街道分队逐户开展入户宣传,现场解说,将政策讲明白,讲透彻,通过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交流,让商户和群众更直观了解政策的利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柔性执法化解城市管理矛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执法亲和力,她们组建的“蓝光”爱心驿站,更是发挥主动帮扶城市管理方面有需求的困难群体、残疾群体的作用,体现执法的温度。张晓燕队长多次带队现场与西南街道分队联合寻找合适安置点,通过沟通协调,安置1名困难游商租赁店面,成功引摊入市,归店经营,实现规范经营,稳定收入。通过与小区快递驿站不断耐心沟通,安置1名游商依靠快递站点合理外摆,解决四处游走售卖难题,不再占道经营。通过宣教分队(女子分队)耐心、细致地宣传传递文明执法理念,增进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同时促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七准许三优化”!柔性政策助商惠民
为平衡“规范管理”与“商户需求”,城管执法队严格落实晋中市城市管理局“七准许、三优化”支持举措政策,带着方案上门为商户经营“服务”,为城市治理“提效”。

上门服务商户,优化营商环境
“七准许”给予商户足够的经营空间:准许规范出店经营、假日临时促销、入驻节日集市、延长经营时限、规范宣传布展、夜间临堆货物、合规设置店招。例如,非餐饮商户可根据自身经营需求在外摆商品,餐饮商户签订承诺书后即可规范外摆;节假日期间商户可开展促销活动,传统节日设临时疏导区引导摊贩入驻;商户可在22:00至次日7:00临时堆放货物,店招设计则结合“国风潮”实现“一店一特色”,目前粥棚一号等商户已完成门头改造。
“三优化”提升服务效率与温度:优化备案流程,缩短时限、简化手续,通过上门宣传,发放告知卡、承诺书实现“应告知尽告知”;优化服务质量,执法人员落实“721”工作法,步巡走访解决商户需求;优化执法方式,推行柔性监管,以说服教育、警示教育替代强硬处罚,让商户从“被动配合”变为“主动参与”。
烟火气与幸福感齐升!商户市民双受益
改造后的东大街,不仅颜值“飙升”,更让商户和市民尝到了“甜头”,真正实现了“商户增收、市民满意”的双赢局面。多数商户反映人流量增多、营业时间延长、营业额显著增加,其中潘记桃花面新租200余平米店铺扩大经营,收入翻番;东北烧烤店原计划今年撤店回老家,由于东大街的客流量翻番,夏天每天营业至凌晨3点以后,洪老板虽然一脸疲惫但是笑得说“不走了,明年继续干!”;多处长期闲置门面房也迎来慕名而来的新租户,东大街从原来的冷冷清清变为如今的一铺难求;夜间广场成为居民跳广场舞、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年轻人举着手机打卡网红景点,老街在“焕新”中留住了烟火气,也让市民触摸到了幸福感。
东大街的试点成功,是晋中市城市管理局城管执法队规范行政执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西南街道分队张瑞江队长、宣教分队(女子分队)张晓燕队长始终认为:“城市管理的核心是服务,我们要始终把商户和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用柔性服务化解矛盾,用规范执法维护秩序,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晋中市城市管理局领导现场调研办公
从“管理”到“服务”,从“刚性”到“刚柔并济”,晋中市城市管理局以榆次老城东大街为起点,走出了一条城市管理与营商环境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新时代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晋中样板”!晋中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以“绣花功夫”打磨城市管理细节,让东大街不仅成为榆次的“颜值担当”,更成为激活城市活力、承载民生幸福的典范街区!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