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箴言,为新时代青年点亮了价值坐标,也为身处基层一线的青年公务员深刻解答了“青春何为、青春能为、青春有为”的时代命题,指明了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华章的实践路径。
青春何为?首在立定“国之大者”的信念根基。习近平总书记以七年知青岁月为青春写下生动注脚——在梁家河的艰苦磨砺中,他与乡亲们汗洒在一起、情融在一起,将个人理想深深植根于为民服务的沃土。这启示我们,青春之“为”并非自我小天地里的精致盘算,而是要把“小我”的奋斗坐标精准对接到国家建设、人民福祉的“大我”宏图上。基层公务员须常思“国之大者”,在服务民众的平凡岗位上,方能找到青春意义最坚实的根基。
青春能为?重在锤炼“实干兴邦”的过硬本领。基层是实践的沃土,更是能力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深入调研、真抓实干,展现了卓越的实践智慧。身处直面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线,基层青年干部尤须警惕“本领恐慌”。只有在干事创业的“主战场”上摸爬滚打,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淬炼,方能练就担当重任的“铁肩膀”。无论是走村入户精准识别致贫原因,还是创新方法化解邻里纠纷;无论是钻研政策助力乡村振兴,还是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青春之“能”的锋芒,唯有在服务人民、解决问题的千锤百炼中方能熠熠生辉。实践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青春有为?终在创造“枝叶关情”的惠民实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青春之“为”的价值归宿,不在于自我标榜,而在于能否将汗水与智慧切实转化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无数青年公务员跋山涉水、精准施策,成为点亮贫困山区希望的火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更多年轻干部扎根田野,用新理念、新技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正是这种将拳拳为民之心转化为桩桩惠民实事的奋斗,才真正铸就了“有为”青春的厚重底色与璀璨光芒。
青春选择在基层这片沃土扎根,便选择了一条与时代脉搏共振、与人民福祉同行的光荣道路。唯有理解“何为”方能锚定方向,锤炼“能为”方可夯实基础,最终成就“有为”而惠泽于民。当千千万万名基层青年公务员在平凡岗位上不断交出知行合一的答卷,时间的标尺终将见证:以人民幸福为奋斗坐标的青春,才是真正闪耀在时代星河里永不褪色的光芒。(平遥县到村任职选调生 刘学璐)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