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引领未来。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是推动山西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关键力量。为集中展现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创新风貌,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特推出《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系列报道。本专栏旨在宣传标杆、推广经验、激发活力,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动能。
智造跃登新峰擎,匠心逐浪太行云!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煤业集团)是以煤炭生产、加工为主业的现代能源企业,注册资本金170亿元,现管理煤矿22座、产能1.1亿吨/年,在册职工9.3万人,伴随依托单位名称变更,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更名为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技术中心是在1994年11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成立30年以来,践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使命与责任,致力于推动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能力提升,一起见证并推动了这座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从90年代6-7m厚煤层开采到“十一五”期间20m特厚煤层一次开采、“十三五”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的科技进步与发展,煤业集团取得的辉煌科技成就离不开技术中心的默默耕耘与笃行实干,一定程度上技术中心领航掌舵了煤业集团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能源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煤业集团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煤炭主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了科技管理-技术服务-创新研发-应用转化的完整创新产业链条。技术中心以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优质生产力为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广泛利用外部资源,组织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研发活动,成为企业集聚技术、人才、政策、资金等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煤业集团系统推进科技平台体系建设,目前建设了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煤炭行业特厚煤层开采工程研究中心,企业自主建设了双创中心、塔山矿研发中心等科技平台,打造了科技创新策源引擎,构建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平台体系。
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使用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优势,2023—2024年,先后引进了5位博士,并量体裁衣为其配备了企业导师,培养和造就了适应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跨大同、怀仁、山阴、左云、右玉等五市县,平面呈椭圆形,主要产优质动力煤。大同矿区是我国典型的侏罗系与石炭系双系煤层开采矿区,目前上部侏罗系煤层煤炭资源基本开采完毕,矿井已经逐步转入下部石炭系3-5#特厚煤层开采。3-5#特厚煤层一次性开采厚度为14-20m,具有开采难度增加、开采环境复杂等多个特点。因此,集团技术中心创新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很具代表性,且主要技术创新成果属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因大同煤田位置、煤层特点等原因,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技术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省科技专项35项,在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智能化综放开采、小(无)煤柱开采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
一是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应用。该项目2023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主要针对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条件下煤矸智能识别、智能放煤控制、“采支-放-运”系统智能协调等难题,以“智能群组放煤机理一智能放煤方法一煤矸精准识别技术一智能放煤控制技术及装备一工程示范”为主线开展相关研究,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群组放煤理论研究出发,建立特厚煤层采放协调智能放煤工艺模型及方法,融合煤矸识别技术,集中到智能化放煤控制关键技术和装备中,确定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的放煤工艺参数,通过工业性试验达到工程示范,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并进行推广应用。
二是大空间坚硬顶板地面-井下协同预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该项目2023年获得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针对煤矿顶板灾害防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性研发了大空间岩层运移原位精准监测技术,构建了井上下一体化的坚硬顶板预控技术体系,实现了强矿压及冲击地压动力灾害的有效控制,该项技术在大同矿区、陕西彬长集团、甘肃靖煤集团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三是小(无)煤柱开采技术。小(无)煤柱开采技术是我国煤炭采煤方法的重大改革技术,是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老矿区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以往大同矿区煤矿煤柱尺寸一般留设在20-40米之间,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矿井服务年限迅速下降,严重制约生产效益及可持续发展。2012年首次在塔山矿8204工作面试验小煤柱开采技术,并逐步实现在侏罗系、石炭系等多煤层,一次采全高、放顶煤等不同采煤工艺下的全面推广。通过测算统计,煤业集团2023年全年有11座矿井16个小(无)煤柱工作面进行回采,多回收煤炭资源443万吨。2024年煤业集团规划11座矿井26个小(无)煤柱工作面回采,多回收资源444.3万吨。
2023—2024年,煤业集团技术中心在中国煤炭协会、山西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51项(奥灰带压典型矿井水害智慧应急救援与处置系统研究、多灾害耦合下采空区隐蔽火源定位及高效惰化防控关键技术等7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累计获得山西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应用、煤巷围岩有效锚固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授权专利103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参与制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健康企业建设规范》《煤矿采掘工作面防突预测图编制技术规范》地方标准2项,《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2项。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