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晋中市各地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紧盯薄弱环节,压实责任、精准施策,从河道清淤到管网排查,从应急演练到工程收尾,处处可见忙碌的防汛身影,以扎实举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道清淤疏浚 打通行洪“大动脉” “轰隆——”8月10日,在昔阳县东冶头镇活石村的河道旁,大型挖掘机挥舞铁臂清理淤泥,10多辆土方车来回穿梭转运。“清淤一尺,安全一丈!”现场负责人李智抹了把汗说,杨照河干流21.65千米的清淤工程已完成70多万立方米,3台挖掘机连轴转,就是要赶在强降雨前让河道“呼吸通畅”。截至目前,昔阳县累计清淤河道41千米,清淤量超过200万立方米。县水利局水政监督股股长霍达表示:“工程完工后,不仅能提升行洪能力,还能改善水质,一举多得。”
左权县的河道治理同样如火如荼。在丰堠沟河道治理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着连锁砖渣土回填和护坡整理,施工队长陈海亮介绍:“主体工程已完成90%,收尾后能大幅提升清漳河支流的防洪能力。”今年以来,左权县对清漳河、清漳河西源等主要河流进行系统整治,修复水毁挡墙30公里、农渠4.3公里。县水利局副局长张建平坦言:“我们要让每条河道都成为安全屏障,实现‘治一条河道、护一方安澜’。”
城市管网“体检” 筑牢内涝“防护网”
如果说河道是城市的“大动脉”,那么地下管网便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只有二者畅通才能让城市在汛期从容应对。
“这里的管道堵了,马上安排更换!”连日来,在和顺县城区街头,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带着设备马不停蹄开展排水管网拉网式排查。工程现场负责人石玉魁蹲在井口边介绍,已累计更换了150套堵塞管道配件,疏通管网600余米,“多排查一处隐患,内涝风险就减一分,老百姓雨天出行才安心。”
在市城区主要道路旁,一辆辆黄色应急救援车整齐停放,车身上“应急救援”的红色字样格外醒目。几名身着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正俯身检查车载泵机,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汛情。市城市管理局海绵城市管理科科长霍利剑介绍,针对近期我市短时强降水频发,市城市管理局重点从三方面发力,让市城区始终保持血脉畅通、运转有序。一是强化值守筑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与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统筹调配交警、城管、应急及消防等应急救援力量,并配置21辆应急抢险车辆。完善预警信息“叫应—反馈”闭环机制,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二是精准管控易涝点。对全市排水管网开展拉网式排查,清淤疏浚16公里;构建精细化易积水点动态管理体系,制定差异化应急预案。对关键部位定人定岗,落实“一点一策”;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结合,实现积水点全流程闭环管理,提升隐患处置的响应速度。三是强化联动促成效。密切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构建信息共享机制,获取精准的天气预报与雨情汛情变化信息;深化与交警部门合作,当易涝点积水深度达20厘米时,立即启动联动机制。积极协调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统筹调派应急力量,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支援。
培训演练强实战 锤炼防汛“硬本领”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同样关键。唯有未雨绸缪勤演练,才能在险情来临时从容应对。
“南庄水库出现流土险情,3名游客落水,立即启动应急响应!”8月7日,介休市龙凤镇南庄水库边,一场防汛综合应急演练紧张上演。接到指令后,蓝天救援队队员迅速驾冲锋舟搜救,镇干部挨家挨户转移90户、300余名群众,预警预报、疏散安置等环节有条不紊。此前,蓝天救援队还走进社区开展防溺水讲座,详解自救知识。“演练就是实战,要让队伍在‘真刀真枪’中提升能力。”现场指挥人员说。
灵石县则聚焦矿山安全,创新采用“主体主办、煤矿主责、明确主体、协同主动”共建共享培训机制,重点聚焦水害防治、火区治理、顶板管理、瓦斯治理、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通过联合培训、经验分享、案例研讨等多元化方式,精准化解行业痛点。同时,开展汛期矿山全覆盖隐患排查,督促矿山企业紧盯井上井下、坑上坑下、库上库下、雨前雨后等关键环节,以及河、库、坝、堤、沟、房、棚等关键部位,核查井口与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关注气象预警,防范极端暴雨引发停电停风、瓦斯超限等灾害。查清地面水体与矿井水力联系,以及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和井口情况,对可能渗漏区域制定专项措施并治理,防范暴雨洪水倒灌井下引发水灾。
从河道到城市,从陆地到矿山,晋中市各地树牢底线思维,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防汛安全网,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平安。(晋中日报 记者 冯静宁)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