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榆县开通镇五一村,有这样一对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夫妻搭档,丈夫宋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妻子于莉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四年时间里,这对“夫妻搭档”以亲密“战友”的身份始终扎根基层,一心为民谋福祉,赢得了村民的赞赏和信赖。
“驻村”诠释“初心”“用心”宣传党的政策
2021年6月驻村后,宋峰、于莉两口子严守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协助村两委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他们坚持把政策宣传作为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重要指标,经常深入农户家中耐心倾听村民的所思、所求、所盼,逐户详细了解农户收入支出、产业就业等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向村民传达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宣传民政、医疗、教育、住房等各项惠农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确保各项政策家喻户晓。
“驻村”呼唤“责任”“用情”纾解民忧民困
心想群众柴米油盐,胸怀群众喜怒哀乐。把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所需所想,就是宋峰和于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2022年疫情期间,他们二人每天都主动参与村级核酸采集工作,同时还积极帮助农户购买生活物资,大到种子化肥、小到卫生用品。记得有一次为了给农户买电饭锅电源线,因为害怕商店关门,于莉一路跑到商店,脚上磨出了水大泡,买完后她光脚走回了家,并将电源线送到了农户手中。
于莉总是说:“无论是大事小事,我们驻村干部要做的就是帮助农户们解决实际困难。”每当重要节日,他们都会为重度困难户家送去慰问和温暖,自掏腰包给行动不便老人家送轮椅、交话费、交医保、办理宽带、为农户房子做防水保温修缮、陪同肺结核开放期的农户去医院诊治、为农户清理门前积雪、联系爱心协会给重度困难户送去温暖、儿童节给村上儿童送去书籍、玩具等等,就是这样看似平凡,一件件、一桩桩的“小事”却得到了农户们的高度认可。几年来,他们以“问需于民、实干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听群众的“心里话”,紧盯群众的“身边事”,细算群众的“生活账”,将驻村帮扶工作牢牢记在心里、握在手中、扛在肩上,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提高了群众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驻村”彰显“担当”“用劲”帮助农户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宋峰和于莉两人紧紧抓住各项惠农政策,在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方面出点子、找路子,利用村内现有资源等优势,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庭院种植产业。经过与村里的共同努力,2024年全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120户,面积达20万平方米,种植了花生、蔬菜等作物,户均年增收500元以上。同时,结合包保帮扶部门县电商中心平台优势,他们积极帮助农户售卖笨鸡蛋、粘玉米等农副产品,农户们都说,有了他们,村里的农副产品不愁卖,大家的腰包也都鼓起来了。
驻村的这几年里,宋峰、于莉二人以村为家,平时孩子在县里上学都是姥姥照顾,只要孩子一放假就会带到村上一起共工作,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竭尽所能帮助每个需要帮扶的群众。“乡村振兴是国家大事,我和妻子接受组织安排到村里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我们将义不容辞地用心用情做好工作,驻村这四年多,是我人生中成长迅速、十分难忘的一段时光,我也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抹色彩。”宋峰的话语掷地有声,不仅表达了他对工作的坚定信念,也透露出夫妻二人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们夫妻二人也真正的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在奋斗中续写出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新篇章。(文图/陈宝林、肖飞)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