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榆县开通镇胡家店村,隐藏着一座充满历史气息的民俗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由王文涛个人创办,它不仅是通榆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近日,我们走进了这座神秘的民俗博物馆,一同探寻那些被岁月遗忘的瑰宝。
刚踏入博物馆的大门,我们就被琳琅满目的传统民俗文化老物件所吸引。这些物件仿佛有着魔力,瞬间将我们拉回到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民俗博物馆展示的上千件老物件,包括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婚俗老物品、工匠使用的工具及产品、牧民的服饰和马具等,还有通榆年画以及各种现代工业产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反映农耕文化的展品。这里有旧时的农具,如犁、耙、镰刀等,每一件都显得那么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了力量。这些农具见证了通榆人民在土地上的辛勤耕耘,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丰收的果实。而一旁的服饰和马具展区,则展示了通榆人民在草原上的生活场景。精美的马鞍、马鞭和民族服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策马扬鞭、驰骋草原的英勇身影。
除了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博物馆内还展示了中医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在中医文化展区,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柜以及各种草药和医疗器械,这些古老的医术和药材曾经治愈了无数人的疾病,守护着通榆人民的健康。而民族民俗文化展区则通过丰富的展品,展示了通榆地区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内还收藏了许多通榆年画和现代化工产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通榆人民在文化传承上的执着与坚守,更体现了他们在创新与发展上的不懈努力。这些现代化的产品,让博物馆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充满了时代感和生命力。
自开馆以来,王文涛始终坚持无偿供当地群众参观。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许多周边的群众慕名而来,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对土地的爱恋、对乡村的依恋和对乡亲的眷恋。许多人在参观过程中深受触动,甚至主动捐献出自己家乡的老物件,为博物馆的丰富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胡家店村民俗博物馆的创办和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近曰,通榆县委副书记韩博奇带领相关人员亲自到博物馆参观指导,对博物馆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开通镇党委书记李占双也多次来到博物馆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胡家店村民俗博物馆逐渐成长为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地标。
如今,胡家店村民俗博物馆已经成为科尔沁草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更成为了通榆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传承者。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通榆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坚韧不拔,可以领略到通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走进胡家店民俗博物馆,就像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在这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走进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场景;在这里,我们可以触摸到那些被时光打磨的文化瑰宝;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被岁月铭记的通榆精神。这座民俗博物馆不仅是通榆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家园。(文图/陈宝林)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