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授予首批“长白英才”称号的决定》,分别授予329名全省各行各业人才优秀代表 “长白英才杰出人才团队”“长白英才领军人才”“长白英才青年英才”称号。
其中,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学院院长李妍被授予 “长白英才领军人才技能工匠” 荣誉称号。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人才评选及推荐工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工作小组,通过个人申报、基层党组织推荐、资格审查、校内学术委员会评审、省级专家评审等环节,认真做好相关组织推荐工作。
据悉,长白英才计划是我省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倾力打造的省级唯一人才计划,旨在发挥吉林省人才计划牵引带动作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吉林振兴发展需要,遴选一批高层次人才,此次为该计划首次遴选。被授予“长白英才”称号的人才(团队)是我省各行各业人才的优秀代表。他们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主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奋力投身吉林振兴发展大局,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个人事迹
业精于勤磨匠心
技能成才逐匠梦
——记 “长白英才领军人才技能工匠”李妍
当你走进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学院,你会看到时常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教室间,她时而眉头紧锁,为学生遇到的专业技术难题而忧;时而笑逐颜开,为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而喜。她因匠心而实力独具,在眼视光学科领域内矫矫不群。她就是“长白英才领军人才技能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国家一级眼镜验光技师、二级眼镜定配技师、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学院院长李妍。
严谨治学 在创新舞台大显身手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心充满定力,坚持专注,凡事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从医24年,李妍坚守初心,严谨治学,在眼视光教学领域辛勤耕耘,始终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爱和阳光洒向她热爱的事业。教学中,她注重技术创新,致力于在医疗和教学一线发展,实施模块化教学、双主体育人,率领团队完成国家级资源库共建任务,打造独具教学特色的知识图谱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知识图谱6门、线上课程7门、虚拟仿真课程3门、学术创新空间1个。
多年的临床经验,李妍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大量实战案例,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她敢于创新,把实践中总结的案例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多、信息量大、教学方法好,学生们都受益匪浅。在白城医高专工作期间,共承担《斜弱视双眼视处理技术》《眼镜定配技术》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眼镜定配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带领学院教师团队多次获得省教学能力大赛二、三等奖。
率先垂范 在教学一线攻坚克难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深耕,李妍始终相信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力量,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学生的表率。在这期间,她带领优秀的视光师以及视觉训练师治疗了上万名儿童眼病及斜弱视的疑难问题;2020年起,带领专业师生先后开展“白医光明行”视力筛查进校园、进社区、进西部义诊活动,对白城200余所学校近40万人次进行视力筛查和眼健康科普,为社区居民开展屈光检查,年服务800人次;向甘孜藏族自治州捐赠药品、眼镜等60000余元物资。建立白城医高专眼健康科普馆,为青少年点亮科学梦想,年平均科普10000人次,被评为“白城市青少年眼健康活动中心”“白城市眼健康科普基地”。
传承筑梦 把青年培育为行家能手
自担任学校眼视光学院院长后,她大胆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为眼视光专业持续培养出白医优秀人才。担任白城医高专眼视光技术专业负责人期间,牵头与企业共建学校眼视光中心,开创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企合作先河;担任院长期间,与企业共建眼视光产业学院1所、创新学院10所,开启“2+0.5+0.5”的“3个专业、5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眼视光服务产业链。2017年以来,培养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千余名,考取高级验光员及高级定配工通过率达到100%,同时培养验光师200余人、视觉训练与康复师150余人。
择一事,精一技。多年来,李妍先后获得吉林省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吉林好人·最美科技工作者、吉林省D类人才称号,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二层次、白城工匠、2020年白城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等荣誉称号;兼任白城市政协委员、全国验光配镜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中国眼视光师杂志教育学术委员会吉林省主委、吉林省小儿眼病与斜弱视学组委员、吉林省眼镜协会第四届副会长、白城市医学会眼视光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角膜塑形会亚洲分会会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境界。李妍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丝毫不敢懈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将立足实际,继续潜心科研攻关,力争在全国医学本科眼视光行业作出属于白城医高专的卓越贡献,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眼视光技术人才。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