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划破长空的瞬间,时间仿佛被拉回93年前的那个深夜。1931年9月18日,侵华日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境沦陷,3000万父老乡亲沦为亡国奴,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不是泛黄书页上的文字,而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警示。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这八个字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当年北大营的守军曾收到“不抵抗”的命令,士兵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营房被炸毁,看着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流离失所;东北抗日联军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雪地里,用草根、树皮甚至棉絮充饥,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人从他的胃里只找到未能消化的草根和棉絮——他们不是不怕死,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绝境里守护民族的尊严。那些在东北沦陷区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的普通百姓,那些拿起锄头就成了战士的农民,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却用最朴素的行动告诉我们:民族的脊梁,从不会被炮火压弯。
可总有人试图模糊这段历史。有的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为二战甲级战犯招魂;有的历史教材篡改“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将侵略美化为“解放”;还有人在网络上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说“东北沦陷是必然”“抗日英雄的故事是编造的”。这些行为不是“忘记”,而是刻意的背叛——背叛了历史的真相,更背叛了无数在战火中逝去的生命。我们铭记九一八,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那些牺牲变得毫无意义;我们提起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控诉,而是为了看清: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只会换来更残酷的欺凌。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93年前的模样。从“两弹一星”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到高铁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从辽宁舰、山东舰守护着蓝色国土,到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开展科学实验,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但“吾辈当自强”从不是一句过去时的誓言,而是当下每个人的责任。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在芯片、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领域攻坚克难,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对于年轻人来说,在校园里认真学习,在岗位上踏实工作,就是“自强”最具体的样子;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不被历史虚无主义迷惑,主动了解、传播真实的历史,就是在守护民族的根脉。
每年9月18日的警报声,是提醒,更是召唤。它提醒我们:民族的苦难不能忘,先辈的牺牲不能忘;它召唤我们:要把对历史的铭记,变成前行的力量。没有哪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如今的我们,依然面临着国际上的各种挑战,依然有需要跨越的“娄山关”“腊子口”。但只要我们记得九一八的教训,记得“自强”二字的重量,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昭昭前事,是刻在石碑上的警示;惕惕后人,是扛在肩上的责任。让我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的那个深夜,记住那些为了民族存续而战的人们,更记住:唯有自强,才能守护我们想守护的一切;唯有前行,才能告慰那些逝去的英灵。这,就是我们铭记九一八的意义。(平遥县到村任职选调生 赵梓涵)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