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大熔炉”,也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选用育三环相扣,既关乎干部个人价值实现,更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唯有以精准之“选”、系统之“用”、厚植之“育”,方能锻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基层生力军。
选苗:以慧眼识珠,破“论资排辈”之茧。选人如选种,良种方能育好苗。基层选人需突破“唯学历”“唯资历”的窠臼,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尺,构建“能力+实绩+潜力”三维评价体系。既要考察政治素养是否过硬,能否在急难险重中坚守初心;也要衡量专业能力是否匹配,能否在乡村振兴、矛盾调解等一线任务中破解难题;更要关注发展潜力是否充足,能否在基层历练中持续成长。选人之道,贵在“不拘一格”。建立“赛马场”机制,让年轻干部在攻坚克难中显真才;完善“动态库”管理,通过日常考核、群众评议等手段,及时调整“不适岗”人选;强化“容错心”,对因创新失误的干部给予纠错机会,避免“一棍子打死”。唯有以开放视野选人,方能避免“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尴尬,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用才:以实战淬火,破“经验不足”之困。用才如用器,适位方能尽其用。基层年轻干部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热情高、方法少”的短板,需通过“压担子+搭台子”实现能力跃升。一方面,要敢于将急难险重任务交给年轻干部,在征地拆迁、信访维稳、应急处突等“硬骨头”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另一方面,要搭建“老带新”“师带徒”等传帮带平台,让经验丰富的“老基层”手把手传授群众工作方法、矛盾化解技巧,避免“闭门造车”。用才之要,在于“人岗相适”。建立“双向选择”机制,既尊重干部专业特长,也兼顾基层实际需求;完善“轮岗交流”制度,通过多岗位锻炼打破“本领恐慌”;强化“结果导向”,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对“水土不服”的干部动态调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循环。唯有以实战为镜,方能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育才:以沃土培根,破“后劲乏力”之忧。育才如育苗,深耕方能根深叶茂。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既需要个人努力,更离不开组织培养。需构建“理论+实践+心理”三维培育体系:通过党校培训、线上学习等强化政治素养;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提升业务能力;通过心理疏导、团队建设等缓解压力焦虑。育才之策,在于“久久为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干部思想动态、能力短板,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打造“实践基地”,通过挂职锻炼、项目攻坚等方式积累经验;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精神表彰等激发内生动力。唯有以系统思维育才,方能避免“昙花一现”,让年轻干部在基层“扎根”后持续“生长”。
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是一场“选苗、用才、育才”的接力赛。选人需精准,让“好苗子”不被埋没;用才需科学,让“潜力股”转化为“绩优股”;育才需持续,让“新兵”成长为“尖兵”。唯有以“选”为基、以“用”为要、以“育”为本,方能绘就基层治理的“青春画卷”,为国家长治久安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平遥县到村任职选调生 闫小瑛)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