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要破"虚"立"实" 把"选育管用"落到实处

2025-10-24 22:53:53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选育管用”全链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当前,部分地方人才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流程轻结果”的乱象,要么选才脱离需求、育才脱离实际,要么管才缺乏温度、用才缺乏平台。唯有打破形式主义桎梏,以问题为导向扎紧全链条闭环,才能让人才真正发挥价值、赋能发展。

一、选才:破“唯标签”之弊,立“重实绩”之尺

选才是人才工作的起点,错一步则满盘皆输。如今,一些地方选才陷入“学历崇拜”“名校迷信”,将文凭、头衔作为硬门槛,却忽视了实际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更有甚者,为追求“人才数量”搞“大水漫灌”式引进,导致“引来了用不上、留不住”。选才当破“唯标签”思维,把“实绩”作为核心标尺——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看资历看潜力,不看名气看实效。聚焦发展需求精准画像,到一线去发现人才、在实践中识别人才,让那些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实干派”浮出水面,让选才真正服务于发展大局。

二、育才:破“一刀切”之困,立“精准化”之策

育才不是“批量复制”,而是“量身定制”。部分地方育才工作流于形式,不管人才类型、岗位需求,统一开设“大锅饭”式培训,内容空洞、脱离实际,不仅浪费资源,更让人才“学非所用”。育才当告别“一刀切”,建立“需求导向+靶向培育”机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的短板,定制个性化培育方案:对专业技术人才,侧重实操能力提升和技术创新;对管理型人才,强化统筹协调和群众工作能力;对青年人才,搭建“以干代训”平台,让其在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唯有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才能让人才“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从“潜力股”到“主力军”的蜕变。

三、管才:破“重约束”之偏,立“严爱相济”之度

管才是为了更好地用才,而非“束缚手脚”。一些地方管才工作走入“重约束轻激励”的误区,动辄搞“层层加码”的考核、“一刀切”的管理,忽视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困难,导致人才“干事没劲头、发展没盼头”。管才当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既要划定纪律红线、建立科学考核机制,让人才“干有标准、考有依据”;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发展中的后顾之忧。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闯敢试的人才撑腰鼓劲;完善激励机制,让实绩突出的人才有荣誉、有地位、有回报,真正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

四、用才:破“闲置浪费”之痛,立“人尽其才”之效

用才是人才工作的落脚点,“引进来、培育好”最终要落到“用得好”上。当前,一些地方存在“重引进轻使用”的问题,人才引进后要么“束之高阁”,要么“用非所长”,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更有甚者,为了“装点门面”引进人才,却不提供必要的平台和支持,让人才“空有一身本领,难施半点拳脚”。用才当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根据人才的专业特长、能力素质精准匹配岗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赋予人才充分的自主权,让其在关键岗位上挑大梁、当主角;打破身份、层级等壁垒,让人才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真正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工作没有“花架子”,只有“实功夫”。“选育管用”每一个环节都要紧扣“实效”二字,破形式主义之弊、立求真务实之风。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才能真正激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平遥县到村任职选调生 张铠栋 )

[编辑:杜利勇 张能改]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产业园A座一层A1-013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