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十四五”以来,晋中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市农业农村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11月5日上午,在晋中市辉煌“十四五”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段燕瑞,围绕该市“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情况进行通报并答记者问。
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去年全市一产增加值153.8亿元,年均增幅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69元,年均增幅7%,城乡收入比从2.27下降至2.15。今年三季度全市一产增加值总量、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排名全省第二。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去年播种面积达到378.64万亩,较2020年净增1.86万亩;2024年粮食总产达到30.36亿斤,较2020年净增0.28亿斤。科技支撑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建管运”一体化建设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0.09万亩,占到了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5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9.3%;综合农机机械化率提高到81%,连续12年稳居全省第一。
巩固衔接成色更足。积极推广“一键报贫”系统,强化多部门协同筛查预警,实现风险早发现、对象早识别,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建立健全了长效排查和限时解决机制,实现问题动态清零。全市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供水保障率和安全饮水率均达100%。增收渠道稳步拓宽。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每年稳定在9.5万人以上,累计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20余万人、1.22亿元,发放稳岗补助8.32万人、9985万元,以实实在在的投入助力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特优农业提质增效。全市形成以粮菜果畜四大主导产业和八大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产业体系,成为省城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基地和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464亿元,较2020年增长63.4%。龙头驱动成效显著。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0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09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三,联农带农能力持续增强。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平遥牛肉、太谷壶瓶枣等特优农产品常驻北京新发地、入驻长三角、远销大湾区,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千万工程”纵深推进。目前已建成74个精品示范村、561个提档升级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垃圾不落地收集率超过90%,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2%,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4.39%,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蜘蛛网”乱象等顽瘴痼疾持续整治,得到有效改观。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榆次东阳“蔬菜村”、太谷沙子地“红枣村”、祁县任村“酥梨村”、左权泽城“研学村”、昔阳西南沟“旅拍村”、和顺南天池“康养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
农村改革蹄疾步稳。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创新推广寿阳“双层托管”、平遥“土地入股”等一批“晋中模式”,获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点赞,全市70%的农作物实现农业生产托管,初步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杜利勇 侯美蓉)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